⊙本报记者 丁可
近日有投资者向上海证券报反映,最近3个月跌幅高达60%的海南椰岛2007年年报存在诸多疑点,不仅有通过计提超额坏账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对子公司的披露也存在前后矛盾。另外,年报还出现不少令人费解的经营数据。
2007年,海南椰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坏账计提比例。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明细表显示,海南椰岛1年以内、1-2年、2-3年、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分别为13%、63%、73%和100%,而2006年对应的计提比例分别为3%、13%、30%和50%。2007年海南椰岛应收账款余额比2006年减少3687万元,但计提坏账准备8985万元,比2006年增加4129万元,其中1-2年账龄的增加额最大,达到3103万元。
专业人士分析,海南椰岛在2007年大额计提坏账准备。一方面反映了公司通过计提准备调节利润,另一方面也反映公司目前的坏账准备的会计估计不合理。而且从历年来坏账准备计提的情况来看,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非常不稳定,2004年及2005年的计提比例偏低,2007年的计提比例又非常之高,有2007年补提以前年度坏账的可能。反映公司管理层在应收账款回收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面管理较差。
海南椰岛在子公司的披露上也问题重重。2007年年报第65页报表附注7,合并子公司中披露了25家子公司,比101页附注3(2)母公司股权投资附注中披露的17家子公司多出8家,该8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计为2730万元,都是上海XX商贸公司。在104页附注10第4项对子公司有关信息披露中,有14家上海公司,而在101页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表中仅有6家上海公司。
海南椰岛2007年年报第69页披露了部分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其中上海椰昌贸易、上海椰鹏贸易、上海言实贸易是海南椰岛的全资子公司,却出现了49万元、9.2万元和124万元的少数股东权益,这一点颇为令人费解。
从海南椰岛2007年各项收入构成来看,酒类收入增长7%(2006年增长率为16%)。根据董事会报告,海王椰岛酒增长超过100%,但酒类收入仅增长7%则意味着其他酒类销售的大幅下降或者隐藏销售。
从季度波动来看,四季度是比较明显的旺季,但是酒类和贸易销售收入在2005年至2007年各季度的表现不同。酒类销售方面,2005年及2006年4季度都是明显的旺季,而200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酒类的销售收入比较平均。贸易收入的旺季也集中在4季度,淡季收入也在1.5亿左右,但2007年上半年仅5800万元,下半年达到5.4亿元。2007年贸易收入的不平衡同样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