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专版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外汇理财成“跷跷板”
    美元澳元巧投资
    东亚银行溢利宝系列上市
    恒生中国
    推外汇挂钩保本投资产品
    投资美元产品
    看清“盈利点”
    保险中介寿险产品面世
    深圳平安银行
    推六大中小企业服务
    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重登新发产品榜首
    银行FOF产品风险评级遭质疑
    华宝信托结构化理财产品重获青睐
    建行私人银行进驻广东
    银联与新加坡星展银行
    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市场热点稳中求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FOF产品风险评级遭质疑
    2008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近日读者来电表示,对去年7月购买的一款被内部风险评级为“R3稳健型”的招行基金优选“添富增利”产品质疑。幕先生表示,这款产品运行期一年后,也就是今年的8月3日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为-10.37%,既然是投资到证券市场的高风险产品,为何当初银行会将之归类为稳健产品来“忽悠”客户呢?

      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属于银行发行的一款FOF产品,也就是常说的基金中的基金。该产品是去年A股市场大牛市行情到来之前发行的,在运行的前半年中收益率一直为正值,而直到今年3月开始转为负值,随着证券市场的牛熊转轨,最终该产品以亏损宣告到期。其实,证券市场的起伏给相关市场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QDII产品和大部分与之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纷纷难逃罗网。对于该段时期内未能保本或者重度亏损的产品不在少数,而为什么投资者仍对风险自担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抱有如此怨言呢?

      幕先生表示:“本来投资有风险我很清楚,但是银行不能将损失都归咎于股市,这也是对银行投资风险和理财能力的一种考验,毕竟我买的产品并非进取型,而是所谓的稳健型。现在翻看招行这款产品的说明书中‘预期年收益率有望达到4%-20%,远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宣传就会觉得很没有依据。”

      而巧合的是,记者发现,现在占据人民币理财产品半壁江山的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在招行内部的风险评级也是“稳健型”。而据市场普遍认识和招行先前对该类产品的解释我们了解,信托贷款类的产品虽然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但是即使在没有银行担保的情况下,也是由银行严格审核以保证借款人能够到期及时还款,基本上属于低风险产品。而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款FOF产品是否“站错队”?

      招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产品经理向记者解释:“如今市场行情不佳,FOF已经被列入平衡型或进取型的风险类别中,而银行也的确会根据市场行情而变化具体产品的风险评级。例如去年市场行情很好时,将FOF列入稳健型产品中也是基于对后市的一种积极判断。”同时,该产品经理也提醒投资者,银行内部所做的产品风险评级、产品适合度评估和投资者风险测试等都是一种定性结论,并没有定量模型分析,也只是提供投资者的一种参考,到底是否适合购买还需要自己衡量。

      对于评级的法律效力,律师的意见是虽然产品风险评级是在合同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有“该评级为银行内部评级,仅供参考”的特别说明,故对投资者不构成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