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息成本问题,也许是3年期央票停发的一个原因。而事实上,除了3年期央票以外,每周公开市场操作中连续进行的其他操作多多少少也会考虑到发行成本这一因素。但让人欣慰的是,随着经济下滑风险显现、流动性回笼压力下降,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未来也许会趋于减轻,相应带来的债务负担也将有所下降。
3年期央票短期内不会复出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主要的理由是央行目前长期对冲流动性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而本周一份研究报告又为其停发赋予了新的意义。
国海证券分析师李杰明在报告中认为,很可能央行在“养券”——以特别国债补贴3年期央票发行成本,最终达到了零成本的回笼效果。
果真如报告所说,成本问题成为央行进行政策操作的一个考量因素,那么或许不只是3年期央票的发行安排要考虑成本,央行自2003年开始发行央票以来所累计的、并且还在持续增重的央票发行都不得不考虑债务负担。
据统计,自2003年首次发行央票以来至2007年,央行年度的央票发行规模分别为7226.8亿元、15072亿元、27882亿元、36522.7亿元和40390亿元,相对应的利息支出应为79.19亿元、317.09亿元、650.07亿元、661.41亿元和2011.43亿元。
迄今为止,对于央票利息成本的资金来源,事实上并未有明确的官方说法,市场的猜测也是众说纷纭,有认为财政部是央票利息的实际支付方,有认为央行自负盈亏,资金源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等。
有市场人士并不认同报告中提出的央行“养券”说法,因为央行本非赢利性机构,发行央票的目的是为了配合货币政策执行,成本并不是它要顾虑的问题。
但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利息不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限制因素,但是央行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兴业银行分析师徐寒飞表示,巨大的央票存量支付的利息将重新形成基础货币,央行可能不得不发行更大量的央票来对冲,形成了“滚雪球”效应。而且,从成本来看,1年期央票利率比3年期低50个基点,利息支付费用低于3年期央票,在1年期央票需求强劲的市场环境下,1年期央票的发行是更优选择,这也是3年期央票停发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