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专版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在适度发展与关注民生上求得新平衡
    房产商们
    请准备好应对 “后奥运效应”
    如此机制
    哪位分析师敢给“减持”评级
    二次发售: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奥运月京城住宅销量降近七成
    不宜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此机制哪位分析师敢给“减持”评级
    2008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若愚
      ⊙沈若愚

      

      去年有句话脍炙人口: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几乎每一个人都把这句话作为了理财的奋斗目标。一年不到,能跑赢刘翔的人倒是不少,但是能跑赢CPI的人倒是不多。

      在牛市的时候,分析师无论给什么股票“增持”、“买入”的评价,都不会有错。可是看到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一路下滑到了2000出头,有一点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不少股票,分析师的评级依然是“增持”、“买入”,而股票却随着市场的下行目标价位一跌再跌。

      终于有一位资深基金经理揭开了谜底:看空不会给分析师带来利益。从2003年开始,《新财富》借鉴国际惯例,推出由机构投资者票选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最佳分析师”。通过向几百位公募基金经理发放调查问卷、请基金经理提名并打分的方式,评选出各个行业的“最佳分析师”。但是《新财富》给分析师排名,更多是按照分析师给机构推荐的股票中哪只股票涨幅最大,而不是对哪只股票的涨幅预测最接近。据说 《新财富》的“最佳分析师”评选受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研究机构及广大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证券分析师排名。有媒体介绍说,有些券商研究所的职称评定和奖金发放几乎完全与《新财富》排名挂钩。屁股决定脑袋,这样的自身评估体系自然使得评估师成了死多头。

      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目前的考核制度,研究报告的数量是衡量分析师每个月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师只能忙着出报告。而一旦把某家公司的评级改为“减持”,就意味着难以再进入这家公司调研了。于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分析师只能尽量给股票“增持”和“买入”的评级,如果给出“中性”评级,几乎就是“卖出”的意思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作为分析师最大聚集点的券商,一遇熊市,公司不要说盈利,能够不亏损就万幸了。作为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券商分析师,因此难以拥有稳定的收入,他们自然会一份接着一份地发出“增持”报告,除非他们跳入基金公司,成为基金公司的分析师,能稍微超脱一些。但是在不能买空卖空的市场内,也只能唱多,牛市才是一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