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研究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人物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扩容加速 上海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启动
    保监会严查银邮代理业务
    渣打:
    村镇银行第四季度开业
    11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上升 银行业坏账率反弹堪忧
    未来一年半载
    四大保险股是买还是卖
    为全年盈利冲刺 财险商精打细算度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为全年盈利冲刺 财险商精打细算度日
    2008年09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蕾
      ⊙本报记者 黄蕾

      

      灾害频发、赔付增多,市场颓势、份额下滑,2008年财险商的日子不好过。如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各家财险公司下半年不得不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步入九月,各家财险公司正式进入全年盈利的冲刺阶段。不少财险公司向全系统发出了“降成本、增效益,严管理、防违规”的总动员,力保年底时能拿出一份像样的账本。

      

      压缩成本首当其冲

      对屡降不低的总成本进行再压缩,是这次总动员的核心环节。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等在内的不少财险公司都要求旗下分公司下半年最大限度压缩总成本。目标虽一致,切入点却不同。

      财险公司的总成本控制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由固定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赔付成本等所构成。而保险公司控制成本的措施主要集中在降低行政费用、营销成本,以及规避不必要的费用支出等。

      “大地保险旗下2/3的分公司提出将总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据知情人士透露,大地保险云南等分公司选择了强化算账经营意识,通过严格审核房租、装修、会议等费用支出以及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降低可控成本。

      另一家在沪财险公司在压缩成本措施上也落到了细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原来公司每个考核季度都组织业务竞赛,并给予一笔不小的奖金,如今,这些营销奖励制度都取消了。不仅如此,一些保险公司对内还要求压缩理赔成本。“不是拒赔或惜赔,而是杜绝滥赔现象,进一步提高理赔质量。以前,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该赔而赔、应少赔而多赔的案例。”

      

      多管齐下清查应收

      应收保费对不少财险公司来说,一直是业务经营中比较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应收保费简单来说是指保险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应该收回而尚未收回的保险费。财险公司每年都有巨额的应收账款流失在外,不少账款最后变成了坏账死账。

      事实上,应收账款背后猫腻不少。“除保险中介恶意截流保费现象外,很大比例的应收账款问题其实出在保险公司业务员身上。”一家财险公司高管自曝内幕说,为了完成业务指标,一些业务员主动从保险中介“买”业务,然后作假账,保单生效后却不见保费进账,下到支公司上到分公司,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在今年盈利形势紧迫的压力之下,财险公司开始多管齐下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主要是落实了应收保费责任人,开展防止发生虚挂应收保费专项治理活动,规定凡2008年新单业务发生‘滚单’行为的,除严厉处罚所在机构负责人外,还将追加处罚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家财险公司内部人士昨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铁腕”惩违规

      面对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在大发展的背后,诸多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非理性竞争,违规问题、诚信问题成为保险业的一大“顽疾”。尤其是在财险领域,违规手段花样百出。

      在总成本控制的诸多环节中,不少财险公司在抓规范经营上动起了真格。其中有公司在内部制定了《对分支机构谈话提醒暂行办法》、《经营违规行为经济处罚办法》等一系列内控制度,处罚扣款单金额已累计达几百万元。

      “可以说,公司在严惩违规问题上用了‘铁’的手腕。”记者从一家总部在上海的财险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向3个分公司派驻了工作组,主动对8家县级机构实行了停止车险业务出单权,还对问题较为严重的个别机构实行了无期限停单,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手腕固然重要,坚持才是关键。在业内专家看来,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为了避免人员及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流失,部分保险公司实施的严惩制度往往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