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和
进入9月后,公开市场一改前两月的温和基调,仅第一周就从市场净回笼资金1190亿元,创下近四个月单周最大资金净回笼纪录。
昨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了800亿元资金。至此,本周央行共计回笼资金2120亿元,创下今年下半年最大单周资金回笼量。尽管本周到期释放的资金量上升至930亿元,但还是实现了1190亿元的净回笼,这是公开市场自5月份以来,首次单周资金净回笼超过千亿元。
今年以来,单周资金净回笼超千亿元现象只在2、3月份密集出现,并且前后一共只有七周。此后,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公开市场回笼力度自今年5月份起迅速减弱,并且多次出现资金的净投放。转入下半年后,虽然力度有所加强,但是,7、8两月的月度资金净回笼仍不足千亿元。
那么进入9月后,公开市场回笼量突飞猛进究竟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一些来自银行间市场的研究人士认为,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可能意味着今年年内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降为零。因为,单周净回笼超千亿元的现象背后,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即7、8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两个月未上调过存款准备金率,而累积下来的外汇占款必然要寻找对冲的渠道。巧合的是,本周三,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公开表示,对于流动性的调节,中国应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审慎运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这表明,目前在对冲流动性方面,高层已倾向于使用市场化的温和手段来取代一刀切的刚性回笼工具,以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必要的冲击。
统计显示,到年底之前,公开市场实际到期释放的资金量为5507亿元,仅相当于上半年平均每月释放资金量的一半。因此,只要央行在公开市场加大回笼力度,就将收到立竿见影响的对冲效果。
同时,本周净回笼量的飙升还表明,央行对货币投放量的控制不会放松,只是根据当前流动性出现的结构性特点,选择市场手段差别化调整。本周一年央行票据的发行量跃升至820亿元,比上周猛增了60%,创下今年3月底以来最大单周发行量。而三个月和六个月短期央票的合计发行量则降至了200亿元。一年央票发行放量并非本周才出现,自8月中旬起,一年央票发行量已经连续四周保持在500亿元规模以上。显然,在三年央票暂停发行之后,作为目前锁定资金期限最长的回笼工具,一年央票正在担当起对冲流动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