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中行、兴业洽购信托公司 银信合作再掀热潮
    “熊市”考验盈利模式 信托公司业绩两极分化
    汇丰调查:四成民企
    拟三年内拓展海外业务
    3亿元“打新”入市 企业年金不见底部不加仓
    银保业务显过热 保监会“踩刹车”维稳
    工行给予粤电
    300亿元信贷支持额度
    标普:建行获“A-”的本币评级
    中国太保H股发行注定落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3亿元“打新”入市 企业年金不见底部不加仓
    2008年09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蕾
      ⊙本报记者 黄蕾

      

      手握巨额资金的企业年金“管家”们近期动作频频。今年7月1日以来,140多个企业年金计划倾巢出动,“打新”动用资金超过200亿元,获配资金近3亿元。尽管参与一级市场的积极性颇高,但对于到二级市场“抄底”,多数企业年金“管家”表示还不是时候。

      

      “打新”热情不减

      通过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共有180多个企业年金计划共动用约640亿元大肆“打新”,较去年同期140亿元暴增三倍之多。

      一家养老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下半年发行的几只新股,他们基本一个都没落下。记者发现,尤其是中国南车,共有128个企业年金计划动用约182亿元资金参与“打新”,共获配6688万元。

      事实上,企业年金参与一级市场的热情程度亦是整个年金市场不断扩容的有力佐证。从获配明细来看,进入下半年以来,140多个企业年金计划即代表140多家企业购买了企业年金,每个计划又细分为单笔申购项目。

      不难发现,在这140多家参与“打新”的企业中,大多数为大型国有企业,其中,属煤矿、能源、烟草、港口企业较为活跃。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难觅踪影,金融类企业亦屈指可数。业内人士分析,这与现时企业年金市场的参与现状息息相关。

      按照目前这些新股的市值,与当初企业年金投入的资金成本相比,基本持平。既然不见收益,为何还是逢新股必打?正如上述负责人所言,“20%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摆在那里,总要有一些动作的,相对来说,一级市场‘打新’比较安全。”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保部23号令),企业年金可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领域,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为30%,其中股票为20%,定期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比例上限为50%。与保险资金所不同,企业年金尚不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不见底部不加仓

      尽管企业年金参与一级市场的积极性高,但对于到二级市场“抄底”,多数企业年金“管家”表示还不是时候。一家养老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说,除保值、增值外,企业年金的安全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总的来说,进入下半年后,公司加仓幅度很小。”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现在只是筑底行情,尚未达到底部,估值虽然趋于合理,但一些负面因素尚未完全释放,因此,抄底还不是时候。总结去年一波行情的投资经验来看,我们也学聪明了,不会为了技术性反弹而去大幅加仓。”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

      相较资金充裕的保险资金,另一家养老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用“保守”来形容企业年金的投资风格。“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投资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不同领域的资金比例,主要取决于购买年金的企业自身对风险的偏好。”他说,相对来说,国有大型企业对风险的厌恶情绪更高,在高风险高回报与稳健地保值增值之间,这些企业通常选择后者。

      相对其他企业年金“管家”来说,掌管近190亿上海企业年金存量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在投资上显得更为谨慎。知情人士昨日透露称,“目前长江养老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比例尚不足1%,除了选择性参与个别‘打新’外,基本没有进入二级市场,连基金也几乎没有配置。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

      据相关人士透露称,关于对拓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的相关征求意见业已完成,其中包括放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今年内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我们正在研究可操作性,争取做一些项目储备。”上述一家养老保险公司投资总监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