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私募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9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长期投资的四个误区
    看得到的赚钱机会
    投基之路:平平淡淡才是真
    投资是一种
    生活方式
    勇于成为一名逆向投资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期投资的四个误区
    2008年09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兴业基金 辛■
      ⊙兴业基金 辛■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长期投资”这个词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所接受。在当前跌跌不休的国内证券市场上,“长期投资”似乎成为用来说服投资者继续留在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的最佳理由。扪心自问,有多少投资者真正理解了长期投资的本质?充斥市场的种种言论,无不反映出对长期投资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求甚解,也由此产生出许多对长期投资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盲目持有而不考虑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

      一般来说,只要时间足够长,股票指数总是会创出新高的,这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有时仅仅是通货膨胀的作用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但是因此不考虑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基本面而盲目的长期持有,这是长期投资的一大误区。如果一家公司所处国家或地区经济基本面出现不利局面,“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侵蚀掉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误区二:盲目持有而不考虑企业质地

      市场上有一类我们称之为“买股票买成股东”的投资者,他们往往盲目推崇或者错误理解长期投资理念,不分青红皂白的买入持有,以为只要捂着手上的股票,股价迟早能回来或者赚钱。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谬误。我们为什么要长期投资,是希望长期内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并分享到财富增长的成果,但我们很多投资者却把捂着基本面没有改善希望的垃圾股也算做长期投资,这是一种误区。

      误区三:盲目持有而不考虑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宏观环境会不断变化,企业竞争中可能犯种种的战略错误,企业也不可避免的有其特定生命周期规律,这些都决定了常盛不衰的企业是极为少见的。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更是不可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自1896年设立以来,至今只有GE是唯一没有变更的成份公司。美国情况如此,中国目前发展变化极快的市场背景下更是如此。今天的绩优股很有可能就变成明天的垃圾股,所以选择了一只好股票,以为就可以一劳永逸一直持有下去就是长期投资,这是另一种误区。

      误区四:盲目持有而不考虑估值水平

      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说过:好公司也要在很好的位置去购买。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持有那些长期价值低估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公司;如果股价已经充分反映而且透支合理价值,就不值得长期投资了,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做的是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更不应该买入。以为只要是好企业的股票,不问价格就买入持有,也是国内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常见误区。

      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但从股市中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者却很少,其中“过于慷慨”的出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市场中一直有一种论调:那就是我们的经济成长这么好,我们的股市就应该涨,出现大幅下跌就一定是不正常的,这其实是缺乏对估值水平的判断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