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私募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9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后奥运时期 “杀跌盘”从何而来
    播种 等待
    关注长期趋势 保持积极心态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长期趋势 保持积极心态
    2008年09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泰金鹿保本(二期)基金经理 陈强
      国泰金鹿保本(二期)基金经理 陈强
      债券市场指数较前期创出新高,给市场带来了人气,也引发了很多关注。

      短期的债券市场,还是呈现震荡向上趋势的。这主要是因为通胀存在短期回落的预期,以及资金面较为宽裕等因素。但如果从收益率角度考察,债券目前的收益率偏低,估值并不是很合理。相对于较高的通胀,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还不能够完全覆盖通胀。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因为按照通常的道理,短期债券收益率接近无风险收益,长期债券收益率应该战胜或接近中长期平均通胀水平。而目前,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产品,如果我们用回归的方法得出整体收益率曲线的话,其中二级市场三年期对应的到期收益率只有3.8%附近,和两年期的定存税后收益率4.45% 有明显倒挂,与刚刚发行的三年和五年凭证式国债分别为5.74%和6.34%差距更加明显。不过,2009年的CPI下降周期可以使债券投资价值逐渐恢复,但前提是不能过分炒作。

      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理解,决定了债券市场的主要趋势。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紊乱异常的征兆,我国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间,总体情势更加复杂。作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本身可预测性较低,国内旧有计划经济理论和套用国外经验都不完全适用,因此,投资者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结论争议也很大,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合理价值经常有较大偏离。另外,由于内部管理机制原因,国内投资者相对更加看重短期收益,对长期风险的重视度不够,也是导致市场价格出现扭曲现象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机制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进展中。比如我们现在还没有做空机制和对冲工具,对于市场的单边风险无法有效对冲缓解,只有做多才能获利也使得投资者对于市场观点更倾向于偏多,在市场自身的纠偏机制效率不高的情况下,价格扭曲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债券市场亦然。

      但是,整个市场的理性和效率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仍然认为恪守长期投资是正确的道路。只有在对宏观经济和市场整体发展的大趋势有清晰的判断,同时兼顾到市场的波动涨跌、潮起潮落的规律,才能到达投资的成功彼岸。

      而如果你想从这个市场上获取更多收益,懂得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不足够,尊重市场、顺应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是又一大考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一己之力和一时判断有时是很可笑的,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是一种必须的能力。因此,最好的投资方案往往不是死板的方案,成功的投资,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因应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方法和过程。

      回到现实,中国目前正处在关键的经济转型期间,中国产业的起点曾经很低,可以说是从手工业起步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完成了革命性的第一次升级,现在正在第二轮的产业升级之中。

      而这个过程中,外围市场环境的压力会对转型过程产生很大影响。中国曾经与世界产业链隔离,但目前已经加入全球产业链,虽然只是在产业链末端,但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就是产业的环境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比如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就很大,世界各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手段对资源的争夺已经逐渐表面化,在未来3至5年期间,大宗商品价格是否能有所回落,这很可能是个难以预测的课题,还有经济转型会碰到的挑战也很多,汇率、资源价格改革、人口因素、技术创新、资金及体制上的束缚等等。这个过程中,关注长期趋势,同时保持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