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圆桌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3:数据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同一个市场渐行渐近
    同一种货币……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为什么?怎么办?
    日本“一亿中产”陷入“滑梯社会”
    中铝之后,下一个是谁,快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同一个市场渐行渐近同一种货币……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华芳
      ◎李华芳

      上海金融法律

      研究院研究员

      香港商户接受人民币,深圳出租车司机拒收港币,2008年以来,这种趋势变得日益明显,港币与人民币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港币该何去何从呢?

      在一定的区域内,采用一种货币还是保持多种货币并存的格局,历来有很多争论。但货币一体化似乎是个趋势。中国最早的货币一体化是秦始皇通过强力来推行的,统一货币的好处显而易见,一般等价物使得交易范围扩大,并且物物交换的同时进行的规律也被打破,货币可以让不同的交易者在不同的时间交换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货币一体化,相当于统一标准,这节省了不同标准之间进行转换的交易成本。内地与香港之间,两种货币,往来交易需要结汇转换,往往不仅耗费时间,还需要搭上手续费,并不方便,因此出现两地用一种货币的想法大体是很自然的。

      统一货币的梦想还出于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一国”的认同。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出现了三类不同的国家,以英、法为代表的主权国家,以汉萨同盟、莱茵同盟为代表的城邦国家,和以威尼斯、佛罗伦萨为代表的城市国家。在三类国家中,城市国家虽然实现了内部的货币统一但没有扩展为统一的经济制度安排,而更多是出于历史沿革的原因所造成的“货币的路径依赖”;而城邦国家内部没有实行货币统一;只有主权国家视货币主权为国家民族的核心主权。尽管当下已经出现不同的货币区,也有中国这样多种货币并存的现实。但似乎这种“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观念呼应了古老的统一想象,直到今天还根深蒂固,难以去除。

      但交易成本和国家认同并不能成为货币一体化的理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就是针对主权国家之间的货币融合问题的,也就是说,“最优货币区”理论实际上是超越主权国家的一种货币理论,这完全不同于之前所界定的城邦、城市和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形态。历史上,1857年曾经形成了德奥货币同盟,1865年在拉丁美洲出现了拉丁货币同盟以及1872年的斯堪的纳维亚货币同盟,但这些同盟在进入20世纪后相继解体。这是不是表明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另外一个乌托邦式幻想呢?

      “欧元之父”蒙代尔1961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所谓最优货币区指的是地理相近的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组成一个对内进行货币联盟、汇率固定,对外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区域。蒙代尔进一步解释说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高度流动的几个国家或地区是组成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这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经由麦金农、艾默生等人的发展,最后演化成“一个市场一种货币”论。

      “同一个市场,同一种货币”的思想由艾默生和格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他们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市场驱动的货币竞争已经改变了货币关系的空间组成,国家的货币垄断权遭到质疑。一个货币区的货币选择本质上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货币区的范围由实际的货币交易网络来划分。此时,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和价值工具,才开始真正服务于市场,而无论这个市场有多大,涉及多少个主权国家,只要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包括要素流动不受限制等,那么单一货币就是最佳选择。

      这里蕴含的思想是,货币的有效使用不该由政府或国家来决定,而是应该由市场来选择。这一思想表明,判断港币何去何从的依据其实并不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第111条规定:港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第112条又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港币自由兑换。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障资金流动和进出自由。尽管《基本法》对港币的限制并不多,但《基本法》依旧确立了港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不难发现,内地和香港虽然处在完全不同的体制下,但确立法定货币的思路却是一致的。都是基于政治考虑,而并不是基于市场选择。从目前来看,港币的去路与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融合紧密关联。内地与香港之间目前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流动,远远没有达到自由流动的阶段,所以目前维持港币与人民币并存的货币格局并不是大问题。

      但内地与香港市场之间的交流正在加速。这既可能是香港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压力,进而主动寻求与内地市场的合作与交流;也可能是内地的要素和资本寻找海外出口所致。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同一个市场正在逐渐形成。由此,货币一体化在未来也可能成为一个趋势。当然,港币转弱、人民币走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人民币取代港币,也可以采用新的货币名称。另外,货币一体化并非朝夕可致。欧盟的经验表明,法国、意大利等历史悠久的国家放弃本国货币而采用统一的欧元,都经过了不短时间的磨合。面对新格局,在不改变香港金融自由的前提下,修改《基本法》关于港币作为法定货币的相关规定,或许能切实反映内地与香港融合与发展所凸显的对货币一体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