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圆桌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3:数据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 司
    津滨发展撤回定向增发申请
    一月两购集团资产 中金黄金扩张动作频频
    东航:仅限政府层面讨论 央企地位不变
    两公司
    再融资申请获批
    保利地产实际控制人增持
    青海华鼎
    再调定向增发价
    驰宏锌锗4.3亿增资子公司
    新大洲6高管践诺增持完成过半
    深基地B获4亿短期融资款
    武汉组建重工集团
    谋划整体上市
    S*ST长岭破产重组启动 老股东让股34.6%
    得润电子修改股权激励方案
    大橡塑
    拟发行中小企集合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ST长岭破产重组启动 老股东让股34.6%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阮晓琴
    作为条件,重组方拟向公司注入7亿优良资产

      ⊙本报记者 阮晓琴

      

      停牌近4个月后,S*ST长岭破产重组方案终于出台,即现有股东通过大幅让股的方式,使债权人变身股东。虽然这一方式并非首创,但让股幅度高达34.6%,尚属首例。作为条件,重组方将向长岭股份注入净资产值不少于7亿元的优良资产及相关业务。

      为了挽救S*ST长岭,减少债权人和出资人的损失,股东和债权人达成协议,由公司全体股东让渡一定比例的股份给债权人和重组方。为此,部分出资人权益做了调整。

      出资人权益调整所涉及的出资人范围为截至2008年9月10日股票交易结束后登记在册的S*ST长岭全体股东,流通股股份24209万股,占股份总数的60.98%;非流通股股份15492万股,占股份总数的39.02%。

      出资人权益调整具体方案如下:宝鸡市国资委作为S*ST长岭的第一大股东,让渡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80%,计9522万股;除宝鸡市国资委以外的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分别让渡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50%,共计1795万股;全体流通股股东分别让渡其持有的全部股份的10%,共计2421万股。这样,非流通股东让渡11317万股。股权让渡方案若实施,宝鸡市国资委剩余股份为2380万股,占总股本6%。

      根据重整计划草案,公司普通债权的偿债率预计为18%,对剩余的普通债权,公司将依法不再承担任何清偿责任,同时由重组方提供偿债资金支持,并向S*ST长岭注入净资产值不少于7亿元的优良资产及相关业务,通过重大重组使S*ST长岭恢复持续经营能力。

      据了解,S*ST长岭破产一案的债权人委员会成员包括: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冷机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市商业银行、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李升前等。债委会成员只是一部分债权人,今年3月,公司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共有137户债权人参加,占已申报债权人的85.09%。

      由于资金匮乏,S*ST长岭冰箱产业生产任务极不饱满,产销量远未达到经济批量,导致成本高居不下,连续多年经营亏损且数额巨大,且已资不抵债,负债沉重。200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55万元,同比下降25.83%,实现营业利润亏损41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