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圆桌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3:数据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极端低点或已产生 A股有望否极泰来
    纪录是用来被打破的
    “黑色星期一”难掩短线反弹产生
    利好挡不住强大下跌惯性
    今日视频·在线
    短线有技术性修正需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好挡不住强大下跌惯性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张德良

      

      周一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双双创出新低,推动上证指数加速下行,恐慌情绪进一步扩散。从估值角度,目前A股已进入底部区域,然而,中短期的市场情绪波动足以让下跌惯性持续加大。从历史经验上,这种下跌惯性几乎是必然的。

      

      估值底也有强烈下跌惯性

      近期市场对底部的争论十分激烈,而且焦点集中于估值,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市场的PE(市盈率)与PB(市净率)。据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对历史上A股的PE(总市值/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和PB(总市值/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平均值)波动研究,我们会发现,确实两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同向波动的,重要底部拐点出现的时间也比较一致,但1994 年、1998年和2005年的三次重要底部期PB见底的时间要滞后于PE大约2-3个季度。

      也就是说,以13-15倍PE作为A股见底的目标,按照目前位置已开始进入该区域,相应的指数区间为1800-2000点,可以相信以目前的下跌惯性,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然而,PE估值的底部实现后,并不等于调整得以完成,受上市公司盈利压力的持续下降,特别是三季度较大的盈利下降还未出现前,因PB值的重心下移所带来的调整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短期市场无疑已进入这样一个状态。此时市场行为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对所有利好都被理解为利空。如上周末证监会颁布了针对大小非流通的可交换债征求意见稿,市场已经是这样理解,如果大股东以流通性为目标的话,那么这种发行可交换债将加剧供给。按发债条件,据统计2009年中期以前有80%解禁股符合发债要求,很显然,潜在压力并不小。还有像美国政府托管“两房”的“救市”,市场也理解为政府干预的边际效用正在减小,而且它不能解决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长担忧会继续加剧,从而继续影响资本市场。因此,探底过程中的利好因素通常都会被理解为利空或放大利空因素。像上周五深交所公布的IPO新规,大股东锁定期由36个月缩短为1年,也被市场理解为重大利空,这主要是今年以来72只IPO新股有36只破发,而且按照目前数据,IPO首发限售股到明年的解禁市值将达2万亿元,超过同期的股改解禁市值,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数量持续上升。在信心低落期,几乎所有因素都成为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证券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的重要特征。

      二是市场心态将由强烈的寻底游戏不断演变,最终放弃底部寻找。似乎这是一种规律,在下跌初期,市场总会找到众多技术上或基本上的“强大支持”,而且初期总是有效,随着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支持位”全面失效后,市场会展开一轮激烈的“寻底”游戏,目前就处于这样的状态。然而,底部的形成从来不会在人们“寻底”过程中出现,而是在多次“寻底”失效后,市场会在失去“寻底”兴趣下悄悄形成。

      由此看来,中短期内市场运行应该是十分复杂的,2000点附近是一个期待中的“支持”位置,其下是认同率更高的1800-2000点区域。因此,短期变数巨大,在恐慌杀跌的环境下,作为交易性机会也是显而易见的。

      

      谨防歇斯底里的补跌 上海本地股短线风险已高

      补跌成为进入PE见底期的重要市场特征。近期一批强势品种可能难逃厄运,这是市场恐慌情绪下的最简单的行为。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一批强势品种保持警惕。

      首先是以上海本地股为代表的中小盘重组股。从外延增长角度看,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潜力领域,包括像央企的整合注资就一直得到市场认同。近期上海本地重组股也是持续逆势上扬,消息面也是十分配合,也是笔者近期比较关注的群体。周一大盘大幅下挫背景下,上海本地股依然保持活跃,少数涨停股中继续出现丰华股份、中纺投资、永生数据以及中国高科等上海本地重组。值得注意的变化是,跌停股中出现了上实发展、上实医药等上海本地股,第一批强势上海本地股如长江投资等出现明显回落,而且周一涨停品种均属于较弱势的上海本地股。这种现象已经表明板块内轮涨效应可能步入尾声。随着市场信心下降,特别是市场整体估值大幅度下移的时候,原来依靠重组预期而支持的高股价,可能面临崩溃式下挫的压力。

      其次相对估值较高的行业,较为典型的是券商板块以及部分中小企业板品种。近期因为众多与券商相关的题材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支持了券商股,宏源证券、太平洋等券商股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市场。随着行情低迷时间的持续延续,券商股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下降,由此而带来的估值压力已十分明显。部分中小企业板块也是因为流通市值较小的原因,股价估值相对较高,补跌也是自然的事。

      事实上,补跌一直在延续,银行股的股价重心已从上周开始下移,周一轮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由此推测,保险股的估值定位也将下台阶。整体上看,伴随PE的大幅下移,接着而来的是市净率的整体下移。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小盘重组股、券商股、银行股还是大盘蓝筹股,整体市净率PB水平为数不少还处于较高水平,如果以2倍左右来衡量,目前PB高于5倍以上的,显然是属于风险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