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圆桌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2:产权信息
  • C3:数据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苦等财神爷 雷曼重组换人忙练内功
    汇丰购韩外换银行有望获批
    越南大力发展对外投资
    高盛三季度多数业务深陷困境
    今日开会决策 欧佩克恐难明言减产
    阿根廷政府启动再融资谈判
    韩居民外币存款余额下降
    韩经济去年劲增未刺激就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盛三季度多数业务深陷困境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贤佳
      ⊙本报记者 朱贤佳

      

      在华尔街各大投行为摆脱次贷危机绞尽脑汁之际,媒体一直盛赞另一家投行是金刚不坏之身,它就是高盛。然而,各项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高盛集团可能既没那么“高”也没那么“盛”。不过与雷曼兄弟控股和美林相比,高盛让这一切看起来还算轻松。

      高盛9月16日将公布收益报告,分析师认为,到时候可不会那么好看。

      虽然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高盛出现了巨大的交易损失,但是随着交易活动和投行业务的低迷,第三季度高盛的很多业务都处境艰难。

      据汤森路透的数据,近几周分析师已经将该公司的每股收益预期从8月15日的3.29美元下调至2.13美元,总收益也缩水至9.53亿美元。即使降到这个水平,期望仍可能还是过高。少数预期每股收益为1.50美元的分析师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高盛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为6.13美元,总收益为28.5亿美元。

      罪魁祸首是:某些产品的交易量8月份出现大幅下滑。举例来讲,据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月度美国股票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这会进而波及高盛的其他一系列业务。客户交易量减少会损害机构经纪等盈利能力强的业务。这些都很可能对高盛的主要业务和交易业务带来冲击,此类业务二季度占了高盛总收入的59%。

      高盛的另一个盈利业务——投行也很疲弱。举例来讲,据汤森路透的数据,8月份,高盛完成的全球并购交易量较2007年几乎下滑了60%。

      除此之外,该公司170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投资组合很可能会发生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