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则统计数据值得关注,一是2007年国内341只基金实现利润约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倍;二是2008年上半年国内364只基金净亏损约为1.08万亿元,尽管九成亏损为浮亏,但基金业的名义亏损仍创下同期最高水平。
国内基金业的业绩如此“上天入地”,确实令市场大跌眼镜。但是,让市场更为担忧的是,基金业总体经营业绩的剧烈波动,再结合A股市场“大起大落”的变化情况来看,国内基金业并非是人们心中可以信赖的理性投资者,更像是主导或影响市场形成泡沫或快速刺破泡沫的非理性投资者。
在一定程度上讲,基金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起到了影响巨大的负面效应。
透过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发现,表面上的市场化投资行为背后,却暗藏着受制度性因素而非市场化因素影响的深刻玄机。
去年基金业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扩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为了配合大量的IPO(尤其是大型国有公司上市)。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上市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另一方面,假定A股市场的流动市值处于某一水平时,资金的持续流入会抬高A股股价水平,进而又可以抬升IPO发行价,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从市场圈得更多的资金。从中国石油等上市公司IPO及上市价的剧烈波动中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另从基金业为何要非理性地拉抬A股股指的原因分析来看,当时A股股指(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合理波动区间应在3500至4000点区间,但最终在基金业近乎疯狂的资金推动下,将A股股指拉升至6000点水平。基金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之一可能是为了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输送利益,这可以部分地解释它们为何会采取如此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这似乎暗示我们,迄今国内基金业仍然缺乏令人值得尊敬的投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成了实现A股市场中非市场化目标的工具之一。一旦非市场化目标得到了实现,它们又会顺着看似市场化因素而实为非市场化因素的一种旨意进行操作。从去年10月以来的A股市场巨幅下跌中,面对市场剧烈波动的无动于衷,让市场隐约感到“有形的手”在起作用,基金业也成了推动这一市场趋势扭转的重要推手之一。
但是,问题是基金所掌握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源自于散户投资者(也有部分机构投资者),如今基金业的巨幅亏损实际上就是散户投资者的巨幅投资亏损。让基金业成为实现某一非市场化目标的工具之一,可以忽视散户投资者的巨幅投资亏损,是当今A股市场的一大特点。
最终,A股市场成了与散户投资者利益进行博弈的一个非投资市场,这也是A股市场的真正不幸之处。
拯救或保护散户投资者(或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可能是当今A股市场亟待解决的一个根本性市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