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京津沪渝四大产交所
    共谋产权市场发展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中国还有多远?
    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
    纽交所与天津签合作备忘录
    商务部:上半年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229%
    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报批流程明确(上接封一)
    明年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
    关于就《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中国还有多远?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专家表示,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办公室”,预计需要二三十年时间 资料图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发展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引擎

      ⊙本报综合报道

      

      由中国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主办的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发展战略研讨会9日在厦门举行,政府、服务外包研究机构和国际咨询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专题演讲。多位专家和业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和离岸经营的迅速发展,中国要争取成为“世界办公室”,但还有相当长 的路要走。

      “我问很多国际大买家,将来会选择哪里作为离岸服务外包地,多数人都回答是中国;但你再问他们今天的业务量都外包到哪里了,他们会告诉你是在印度。”中国服务外包工作委员会高级顾问、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说。

      据曲玲年介绍,现在全球IT和业务流程外包需求约为10000亿美元,其中约10%为离岸服务外包需求。国外的服务外包行业有20多年历史,中国则只有短短10多年。

      “目前印度服务外包收入是600亿美元,他们的目标是2010年达到1000亿美元,就毛利率来说,相当于中国制造业收入的10000亿美元,这还不考虑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隐患。”中国服务外包工作委员会高级顾问、美国高德纳公司中国区主管洪刚说,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势在必行。

      “发展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引擎。”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说,相对于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接包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方等于把支撑他生命的某些器官放到你手上,让你替他经营,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根据初步统计,2008年1到8月份,全国服务外包企业2545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9万人,取得各类国际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1907家,近17万大学、大专毕业生正在进行服务外包业务培训,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超过48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的20.94亿美元,增长了91.45%。

      中国对国外买家充满了吸引力。据马秀红透露,首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将于11月在成都举行。届时,将有美、日、欧及中国本土有资质的近百家买家与中国IT服务供应商对接。

      “这显示了中国成为‘世界办公室’的巨大潜力。”曲玲年说,“很多大的国际买家对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有一个普遍观点:尽管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业还很差,但中国是他们必须选择的一个机会。”

      或提供少量订单进行试探,或正在进行考察,或已经着手培训中国的企业,很多国际买家已经开始接触中国。曲玲年说:“这是个战略问题,他们必须着眼未来。”

      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大,印度服务外包行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开始显露。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

      “服务外包产业就是人的产业。我们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今年高校毕业生有500多万人,哪怕10%从事服务外包行业,就有五六十万。美国一年180万毕业生,印度一年300万毕业生。”曲玲年说,此外,中国社会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行业也是优势。

      商务部2006年提出发展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目前,中国政府已经认定了16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4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太湖保护区、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万进说,作为高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外包的重要特征就是企业的能力和人员规模基本上成正比。印度第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有11万员工,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不能相比,但成长速度惊人。进入中关村的很多服务外包企业,从开始的三四百人达到将近5000人规模,每年都翻番增长,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将有望出现万人企业。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办公室’,也就是服务业的规模赶得上制造业的规模,预计需要二三十年。”曲玲年认为,就像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历时二三十年,经历了为别人加工螺丝钉到完成整件机器再到能够设计研发等过程一样,中国要成为“世界办公室”也需要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