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幅度远快于人民币的时候,热钱却似乎仍然一如既往流入中国,上述两个基本逻辑开始显得有点非常规。
⊙本报记者 阮奇
一直以来,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可以用汹涌来形容。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更是计算出进入中国的热钱有1.75万亿美元之巨。
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热钱流入最基本的逻辑主要是两点: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倒挂……
热钱(Hot Money),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他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资金。
然而,对于这么多的热钱进入中国,我们有理由怀疑,人民币汇率真的有那么多的套利空间吗?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记者发现,澳大利亚和巴西存在着比人民币更容易套利的空间,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热钱大规模流入的痕迹。
先来看货币升值幅度的比较。
根据Bloomberg的数据,2007年,澳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是10.86%,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达20.18%,而与此同时,人民币仅对美元升了6.87%。
2008年至今(9月1日),澳元由于次贷危机影响而走弱-2.33%,但是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仍然强劲,今年至今的升幅达到8.89%,仍然高于人民币的7.01%。
放弃两位数的升值幅度而选择人民币一位数的升值幅度,这有辱热钱的智商。
其次,看利率倒挂的情况比较。
美国目前的联邦基准利率是2%,中国央行的利率是4.14%,忽略任何交易成本,利差之间倒挂了2.14%。这个2.14%就是被媒体拿来解释热钱逐利的微小空间。
但是记者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央行网站上分别看到,目前,澳大利亚的一年期利率为7.25%,巴西的基准Selic利率为13%。相应的,澳大利亚利率与美国倒挂了5.25%,巴西则倒挂了11%。
为什么热钱会来中国追逐2.14%这个小的可怜的套利空间,而放弃追逐5.25%、11%呢?
在这一连串非常规逻辑的背后,引发了记者的猜想。
猜想一。进入中国的热钱,大部分是中国人自己的钱。以前,很多通过各种渠道出去的钱,现在重新回来了。
猜想二。有些华人在国外赚了钱,但是因为他们亲朋好友在国内,比较了解中国国内市场,因此把钱投回了祖国。
总结以上两点,可知这些热钱其实姓“中”,从来不曾姓“洋”过。
猜想三。由于我国的监管力量薄弱,给热钱的进出预留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即使进入成本高,逐利空间小,热钱也愿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