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809纵队”平静减仓 焦点期货合约“警报”解除
    金“熊”来临 国内外期金价双创新低
    15600万吨: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将创纪录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铜价基本面环境日趋恶化
    大宗商品整体下跌 黄金通胀保值功能弱化
    欧佩克减产
    油价百元关口隐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5600万吨: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将创纪录
    2008年09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文元
      粮源将进一步集中 国家调控能力加强

      ⊙本报记者 刘文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昨天发布报告称,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5600万吨。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今年新玉米丰收在望,但受制于成本上涨等因素,市场购销双方对新玉米开秤价均有较高预期。同时,由于粮食收购主体可能减少,丰收也将使粮源向国家和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中,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能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600万吨,较上年增长417万吨,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将在经历了上年的严重干旱后恢复性提高。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减少0.69%,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效益高于玉米,农户将部分玉米耕地转种大豆。

      吉林省玉米产量居全国第一。据介绍,今年吉林省玉米总播种面积4500万亩,生长期间整体上没有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截至目前,全省玉米长势良好。如果霜冻出现在9月26号以后,今年产量将比2007年增加5%至10%。

      而玉米产量居全国第二的山东省,其农业厅人士介绍说,2008年山东玉米播种面积约为4300万亩,高于去年的4281.34万亩;2008年山东玉米平均单产有望达到430公斤,高于去年的424.3公斤。预计今年山东玉米总产将达到1849万吨,高于去年的1816万吨。

      不过,今年农业生产成本较去年大幅上涨,大大压缩了农民的种植收益,玉米种植收益可能低于去年。以山东省为例,预计2008年玉米每亩总产值约为800元左右,但生产成本同比出现大幅增加,其中物质费用400元左右,同比增加70%左右,雇工成本同比也有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因此预期每亩的净收益会较去年下降。

      吉林省松原市粮食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以当地实际情况看,目前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并未完全启动,而且目前玉米库存有限,加之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松原市的玉米生产成本增至5000元/公顷,因此,预计自然水份的新玉米上市后,开秤价不会低于去年的0.59至0.63元/斤。

      吉林榆树某收储库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产量增长,预计收购量将超过去年,唯一制约收购量的仍然是老生常谈的运输问题,尤其对中小收购企业而言,这一问题会更为突出。今年吉林省实行粮食收储企业改制,将市县级的粮库推向市场,这就意味着这部分占总收储能力12%粮库很难获得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同时,该负责人对今年市场收购主体的缺少,能否出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表示了担忧。但另一方面,玉米收购形势将更有利于中储粮、中粮、吉粮、中纺等大型集团化企业以及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深加工企业,同时,这也增强了国家对粮食价格的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