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创业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创业板
    加速对接资本市场 大连软件业力争再上层楼
    资本扶持见效
    陕高投拟转让西部超导股权
    打开家族企业“寨门” 陕西天驹出让股权招贤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政府积极引导
    创投基金新募规模悄然扩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速对接资本市场 大连软件业力争再上层楼
    2008年09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文力 吴光军
      ⊙本报记者 高文力 吴光军

      

      “资本市场不活跃是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一块短板,没有一家软件类上市公司更是大连的尴尬。今后大连将加快推动软件企业上市、吸引风险投资和鼓励并购等资本活动,使资本市场成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推动大连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大连市信息产业局靳国卫副局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领军服务外包

      “如果以1998年5月大连成立全国唯一的信息产业局,6月大连软件园奠基为标志,大连开始将软件产业纳入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一抓十年没有放松。”靳国卫说。

      十年里,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支柱产业。1998年大连的软件销售只有2亿人民币,2007年则达到215亿,增长100倍;1998年软件出口微乎其微,2007年出口达到7亿美元;1998年软件从业人员只有3000人,现在达到6万人;1998年软件企业只有100家,目前达到700家。

      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据介绍,在大连700家软件企业中有200家是外资企业,其中有40家是世界500强企业中从事软件和服务外包,在全国是最多的。英特尔一期就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生产12英寸、90纳米集成电路芯片,惠普、IBM、戴尔、英国电信、花旗银行等都在大连设研发中心和BPO中心。而本土企业中东软集团、华信软件、海辉软件连续三年位距国内对日软件出口的前三名。软件和服务外包已成为外商投资大连的热点。从企业规模看,有8家企业人员在千人以上,东软在大连有5000人,华信3000人,大连的目标是3年内培育两家万人企业,使大连成为与印度班加罗尔、爱尔兰都柏林齐名的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中区。

      

      突破人才瓶颈

      软件是什么?是大脑智慧产品。而软件人才的聚合也是最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 大连摸索出一套成熟机制,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到人才稳定。

      2000年大连就开始鼓励高校兴办软件学院,增加招生人数,当年东软就办了大连软件学院,之后大连理工大学、大外等20余高校开办软件学院,目前大连学软件的在校生达到5万人,每年毕业1万多人,有60%留在大连,而十年前则是“孔雀东南飞”。还有40所中专开办软件专业,在校生1。2万人,一年毕业4000多人,大部分留在大连,是软件产业的基础人才。大连还有一支庞大的社会办学队伍,政府通过对其规范化、品牌化,重点支持几个"实训基地",给予师资、资金的支持,最好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而人才引进则政府搭台企业唱戏,2003年、2004年大连遇到了软件人才瓶颈,从2005年开始连续四年,政府组织企业海内外招聘到东京、大坂、多仑多及国内几十所高校,政府出钱出面为企业搭平台。而人才培养、引进后稳定是重要一环,早在2004年政府就出台软件人才奖励政策,参照缴纳的地方所得税政府给予相应的奖励额度,这两年积极推动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政府服务到位

      大连软件及服务外包的崛起,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1998年软件园建设时,政府就推行“官助民办”,扮演服务的角色。软件园从一期的2.97平方公里到二期,再到目前133平方公里可容纳30万至50万人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政府的到位恰当好处。

      为给软件产业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大连在全国率先构建“信誉体系”,将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质量认证整合成信誉体系。大连也是第一个政府出资鼓励企业正版软件集体采购的城市。第一个整体通过CMI认证的是大连的海辉公司,第一个通过CMI五级认证的是东软公司,全国有40多家公司通过CMI五级认证,大连就有10家,占四分之一。大连也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城市。2005年日本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网,日本也关注中国企业的信息安全,2005年大连与日本合作,建立个人信息安全认证保护标准,先是大连的标准,后变成辽宁的标准,正推动成为全国的标准,今年6月与日本评价标准互认,填补国内空白。软件外包一是成本,二是人才,三就是信誉体系。成本高争不到活,没人才没办法做,信誉体系不健全,人家不放心让你做;在这方面,大连又走到全国的前列。

      靳国卫说:大连软件发展十年最大的不足是资本市场不活跃,没有一家软件类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利用的案例也很少。目前大连已经有几家有规模的企业在积极争取上市,下一步政府将对上市企业给予激励政策,对利用风险投资的企业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同时鼓励企业并购,政府设立人才增长奖、销售增长奖等办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