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在“革新开放”早期,大大小小的通胀也曾经历过无数,特别是1989年350%的超级通胀和1990-1991年70%左右的高通胀。所以,不将目前区区20%几的通胀看在眼里也属正常。不过,彼时的情形主要拜价格放开和汇率并轨所赐,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和代价;而一旦踏入市场轨道,经济开始稳定运行,经济规律对大多数经济体都是一样的:2%-3%是合宜的通胀水平,而超过5%这一温和通胀上限则应引起足够重视。此刻再提往昔光荣岁月不仅无益,且贻误病情。
2008年年初,越南CPI同比增长不过6.6%,5月这一指标便已升至25.2%,6、7、8月分别攀升为26.8%、27.04%和28.3%,前8个月同比增长22.14%。根据越南官方的解释,国际油价上涨等外部因素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然而,如果单纯是输入型因素的话,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考察,当前越南的通胀都处于一个极其不合理的水平:不妨与经济规模或发展程度接近的东盟国家比较,泰国7月CPI刷新9.2%水平后,8月大幅降至6.4%;印尼7月CPI同比上涨11.9%,8月维持在11.85%;马来西亚和菲律宾7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8.5%和12.2%,8月数据尚未披露。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大概只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少数国家可与越南相匹敌,但一般公认,这些国家无论是政局稳定,还是货币政策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多年来通胀沉疴已是积重难返,无论进口价格涨不涨都一样。
随着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粮价双双大幅下滑,东亚国家面临的通胀压力普遍有所缓解,唯独越南通胀不降反升,继续高位运行,单拿输入型因素说事难以令人信服。以笔者管见,另外两个原因或许对越南的高通胀发挥了更为关键的支撑作用:
其一,出口挤占国内消费导致粮食价格走高。在越南CPI指标中,食物和食品类所占比例高达48%左右。根据越南统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 8月,食物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4.15%,其中食物价格同比增长69.36%,食品类价格增长35.73%,餐饮和饮料价格增长38.22%。很明显,国内食物价格,特别是大米价格对于越南通胀的拉动作用突出。
越南是东南亚的重要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今年越南北部和南部稻米同时丰产,全年稻米总产量有望达到3700万吨,比上年增长100万吨。越南大米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0%,并希望进一步赶超印度、挑战泰国。今年前8个月,越南出口额为433亿美元,进口额为593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60亿美元。其中,大米的出口量为338万吨,总额为22亿美元,成为越南赚取外汇的重要商品。正因为如此,越南一直无法痛下决心,以平抑国内价格优先,完全停止大米出口。当今年3月国际米价开始飙升时,越南仅宣布限制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而在6月中旬,在危机尚未烟消云散之际,便开始逐步解除出口禁令;同时,越南粮食协会还不断提高大米出口价格, 8月下旬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便从每吨600美元升至650美元,大大刺激了粮食出口企业从农民手中高价收购大米的热情。在出口米价持续上升的预期下,即便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农民也会事先将粮食囤积起来,以待日后向出口企业售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越南国内市场大米紧缺,米价仍居高不下。
其二,无节制地吸引外资流入。近年来,受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大量台资、日资开始转移到越南。仅今年上半年,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16亿美元,超出去年全年总额100多亿美元;对于越南这样的小型经济体而言,短期内过多的外资流入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根据越南官方估计,两位数以上的高通胀可能要一直持续到明年底。目前,越南治理通胀主要的货币政策是将名义利率提高到通胀率一半的水平,这对通胀充其量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如果真要降低目前的高通胀,减少粮食出口和控制外资流入是绕不过的两道坎,然而,这对急于抓住发展机遇期的越南而言,无异于断臂求生。
中国的经济计划部门和货币当局很有必要从越南通胀中去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为落实“一保一控”目标增加砝码。一方面,要重视粮食的战略安全问题,不仅要基本解决自给,即便有少量余粮,也应先充实战略储备,决不可为眼前的短期利益而牺牲社会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此前对《外汇管理条例》已做了修订,外汇占款的压力将大大减轻,但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内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和流出仍要严密监控。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