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专版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9 月 1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丁绍光:收藏家应肩负文化走向的责任
    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成品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成品辨识
    2008年09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 鼎
      图一
      图二
      ⊙黄 鼎

      

      此次再接着讲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作伪。大家知道,书画“完全佚名”与其他类型的书画赝制术相比,作伪显得相对较便捷。而在该类型共四种具体造假手段中,有一种“便捷中的便捷”造假方式,它实际上不用去动笔,就光以作伪人(或策划者)的“眼”和“手”就能造假,即只要对或真或假的通常是名气略小些的某名家真迹或伪作进行局部“匿迹”的加工,便可完成一件伪作的全部赝制过程,这就是书画“完全佚名”之“挖款章”造假。

      “完全佚名”的“挖款章”造假,作伪者具体是从二种书画“坯本”下手:一是找接近于某大名家的“小名家”作品。因我国传统的书画教育方式往往是老师怎么写或画的就教学生怎么写或画,类似这样某名家将自己独特技法“密授”给子女或嫡传弟子的事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此种不合理的艺术教育方式至今都还存在),这就使现实中许多有师承关系的“大”“小”书画家之间的作品极为相似。如任伯年、齐白石、吴昌硕、王震与程十发等等名家,他们或子女或弟子的一些作品在行家看来简直就是在做艺术的克隆式传承,那么造假者便很容易来个“因势利导”。二是原本就属伪作的,也可直接来造假,只要署名某名家的某成品像某大名家的手笔,或接近于更“古”的时代风格就行,作伪的“空间”似乎都相当大。如有的人把旧画的款识、图章挖掉,纯粹是为了达到“断代”提前的目的。像民国时期一般性的书画就可能被“暗示”为清代或更早大名家的,反正图的就是“增值”!

      在这里我要改变一下本文取用范图的惯例,我从近一二年的拍卖书画中转载过来两件皆系真迹的书画作品图1与图2,两画的作者是有嫡传师生关系的王震与高峻。我有意把画作中题字和印章中有关作者信息的部分文字遮掩起来,我认为现在仅根据画面的笔墨和造型来看,基本不可能辨别出哪件作品是王震的哪件是高峻的,不知读者们的感受如何。所以说,古今的书画造假者,只要对某些符合“规定性”的书画做“挖款章”,就完全能“误导”不少的消费者。

      “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作伪成品,相对那些似懂非懂的书画鉴藏者最具吸引力。所以还要奉劝初入道者要摆正心态来做书画的鉴藏。对任何书画的辨识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书画鉴定原则入手,即以书画的用笔、用墨与造型的特点和质量做认真仔细的评估与检测。在功课未做足时,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