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专版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9 月 1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新语言新面目抢占当代艺术高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语言新面目抢占当代艺术高地
    2008年09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杨琳
      沈少民 《磕头机》
      洪绍裴作品

      本版摄影 杨琳

      废纸 绘画
      上海秋季艺术盛会带来强烈视觉冲击

      在上海

      双年展、上海艺术博览会与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三个大型会展以及周围形形色色的“外围展”上,首先给人夺目的印象的,是艺术作品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以及作品呈现的新方式。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杨琳

      

      

      丙烯颜料制作“立体绘画”

      在艺术领域对创作材料的创新已经不是新的课题,但是艺术家在这个方向上的不断探索却是日新月异。在材料创新上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现在画廊在其上海空间所举办的台湾年轻艺术家洪绍裴的个展《折叠》,展示了艺术家用丙烯颜料制作的“立体绘画”: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使用丙烯颜料和水,经过一层层重叠和反复,直到将颜料涂到一定的厚度,并在湿的状态下塑型,他笔下的花成了三维的“雕塑”,球也成了看似能滚动的“球”。颜料在他手里能被折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丙烯的干燥、收缩比例和膨胀系数。艺术家终于把艺术界一直在探讨的立体绘画转变为现实。

      

      材料创新的乐趣无穷

      在“上海当代”由一家欧洲画廊带来的绘画作品,远看似画,近看才知道是用同种颜色或不同颜色的废纸折叠后插在画框中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效果奇妙的装置绘画,一种由材料自身的特性再就的立体感跃然于画面上。记者还看到在不锈钢板上刻画,在铝板上画油画,用废弃物组合成美妙的画面,用瓦楞纸制成如老式打字机、吉他以及摩托车等等跨领域的创作形式。真可谓是眼花缭乱,大开眼界。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材料上的创新,让购买者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创意真是无处不在,让人人都有想试一把的欲望。

      素以“怪才”著称的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黄燎原告诉记者,这次博览会上,他除了带来洪绍裴的材料艺术外,还有谭奇志用棉花和线做成的《沙发宝宝》系列;以及李博的综合媒材表现特殊肌理下的摄影作品;还有高岩松的纸盒子等。各种以材料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卖得非常好。他透露,他从一年前就开始关注利用材料创作的艺术家。这种非常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藏家们都非常喜欢。洪绍裴的作品在个展开幕当天就被订购了近乎一半。他的合伙人、著名收藏家张锐更是一位热衷材料艺术收藏的爱好者,在“上海当代”博览会上就从韩国阿拉里奥画廊买走了一尊以相片纸拼贴而成的人体雕塑。

      

      镜面展厅塑造时空魔境

      在莫干山路的升艺术空间,钟飚个展《显形》采用了一种特别的展览形式,长廊式的空间被展墙一分为二,外面是一组艺术家的新作品,里面则是两面都镶了镜子的暗厅,镜子之间的墙上,画的是大壁画,中间点缀着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空白画框,画外的图像时或穿过那些画框。这些经过两端镜子的反射,成了一条永无尽头的甬道,为观众塑造了一个虚拟的“时空魔境”,体现了展览所要表达的主旨:“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整体,我们经过时只是进入了这个整体的局部而已。”

      画廊负责人吴盈璋告诉记者,这个个展,展示的不仅是艺术家新的画作,更是展示了艺术家的最新阶段的艺术探索,一种全新的境界。画廊为此专门对空间做了改造,提前两个月专门做了装修,希望营造一个能够表达艺术家的感受的特殊空间。

      

      “磕头机”表达特指的含义

      在“上海当代”的户外项目里,最触目的是沈少民的“磕头机”。这是西部老油田的百姓们对采油机的俗称。这些采油机也许是利用现成品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大院里显得分外触目。它们究竟表达了什么?记者了解到,沈少民其实对这些采油机动过“手术”,采油机的“磕头”动作不是那么匀称,而是时时发出痉挛式的抽搐。“是油田枯竭,造成了磕头机的痉挛”。艺术家想借此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

      其实,上海双年展引发热议的“火车进大院”,也是类似的例子,艺术家借此来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用当年“反城市化”的特殊事件,来反观今天“快城快客”的主题所反映的都市化、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当然,这些挪用现成品的装置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语境,需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呈现“过程与现场”

      在上海苏河艺术举办的“外围展”《过程与现场》上,也出现了别出心裁的一幕:展览围绕workshop(有“工坊”和“专题研讨会”两层意思)为核心,力求将版画的创作过程、创作现场与版画作品相联接,通过版画作品与现场摄影、讨论会记录的多层面呈现,丰富版画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加深观众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对版画艺术样式的了解。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卢治平。

      更有趣的是,参展艺术家包括卢治平、王劼音、王维新、钟曦、陈心懋、蔡广斌等6位艺术家。其中,两位艺术家目前都在做版画,两位艺术家曾经受过版画专业训练,但已经很久没有从事版画创作,还有两位艺术家是初次接触版画。他们尝试用版画语言对原有艺术领域的体悟进行全新的表达,力图打通传统版画的边界,强调不同门类艺术语言的融合,同时对版画制作过程和现场的真实记录,体现他们对版画本体及其传统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