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产权信息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D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8 年 9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降息将挤压房价
    从来宝进入中国看汇源并购
    格林斯潘忧虑重重
    全球既有金融体系或许在今年崩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08年09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9月12日英国《泰晤士报》

      假如美国对自由市场丧失了信念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的终结”和“我们都是资本主义者”的说法便成为世界的一个清楚的信仰。就连利比亚、古巴和朝鲜这样的国家,现在似乎也倾向于承认市场、竞争和私人企业乃是组织经济生活的理性方式。然而,现在这种全球资本主义的体制却突然一下子倒塌了。

      上周末,美国政府宣布对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实行国有化,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两家企业遭遇了“滑铁卢”。以至于失败是如此的明显!

      至于失败的理由,说起来颇有些讽刺意味——那就是管理层、政治家和金融家们对“市场总是好的”这个教条的盲目信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市场力量”这个观念已经幻灭。

      虽然国有化可以在未来几月里稳定美国的经济和住房市场,但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却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它的影响却注定将是深远的。可是,这种措施有助于加强市场资本主义(market capitalism)吗?一定程度上,也许适得其反,因为这些举措将注定是失败的。

      张金翠 编译

      

      9月11日英国《卫报》

      欧佩克处境不妙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能够维持原油100美元每桶的价格吗?在结束了9月10日在维也纳的会议后,这一卡特尔组织似乎发出了它想去尝试这样做的一个强烈信号。不过,每天削减50万桶的产量尽管数量不大(大约只占到了总产量的0.6%),但是会议公报的语气却是出人意料地强硬:公报认为原油市场已经供应过量。如果价格持续下跌,欧佩克将通过正式的限额机制进一步减少产量。

      然而,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的价格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直到下午才复归100美元一桶。显然,市场在怀疑原油价格从7月份每桶147美元的价格巅峰上滑落后——欧佩克能否有设置最低价格的能力?同时,美国原油消费量在夏天过后则急剧回落。事实上,秋天是传统上的原油消费淡季。更为严峻的是,作为全球能源需求大户的亚洲——经济的冬天也似乎正在来临。因此,也许欧佩克实际的立场并没有其表现出来的强硬——毕竟原油配额缩减的重炮到目前还尚未鸣响。

      其实,预测原油市场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不易成功)的事情。一年以前,原油价格会很快涨到147美元一桶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同样可能的是,原油价格也有可能继续超过前面的数字——特别是欧佩克公开宣布它对全球经济衰退将会破坏需求表示担心这一点上,人们看得很清楚,那绝不是一种显示力量的姿态,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张金翠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9月7日社论

      新兴国家工资上涨

      正成世界经济新动力

      

      以亚洲为主的新兴国家工资在持续高速上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经济得以持续“无通胀增长”的前提之一似乎开始动摇。但同时应该看到,新兴国家的国民收入增加也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据报道,广东省制定了“工资倍增计划”,今后5年每年工资递增14%,2012年工资水平达到2007年的两倍。不仅广东省,工资上涨的趋势在全中国皆然。有人认为中国正迎来“路易斯拐点”。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工资上涨同样引人瞩目,在印度、越南和印尼,2006年、2007年工资上涨率均为两位数。

      世界经济在克服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后得以实现“无通胀增长”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充分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发达国家通过增加进口低价产品稳定了物价,同时抑制了工资的上涨。但是近来新兴国家工资不断上涨,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给世界经济的“无通胀增长”带来了挑战。

      当然,新兴国家国民收入增加对发达国家而言也是机遇。无论作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还是作为投资目标,新兴国家的吸引力均在增加。

      在新兴国家,通胀管理成为重大课题。工资上涨将加速物价上升,结果导致实际工资停滞不前。日本劳资共同克服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经验值得新兴国家参考。另外,产业结构升级极为重要。据报道,广东省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企业不断关闭,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扶植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前景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梁宝卫 编译

      

      9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

      新市场意味着新规则

      

      上星期当芬兰人宣布暂停高速扩展市场的计划时,在诺基亚的每个人都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这家手机制造商说它已经放弃追逐销量,并宣布它的市场份额会暂时性下滑。作为一家大众市场消费品生产商,诺基亚要面对的是西方电子消费市场正在从跑道开始一路跌跌撞撞减速到路之尽头。

      数周以来,投资者一直因为“苹果”而人心惶惶,担心新一代iPod的上市到12月份仍吸引不到足够的购买者。每年12月,苹果、索尼还有诺基亚都要查点存货目录,屏息凝神,期望这些令人兴奋的、集合最新科技的、拥有新样式、更多颜色的或仅仅是更好包装的产品,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提高销量。

      在远东地区,巨大的“剪刀”将削减芯片加工厂亿万的利润,而其中的原因是芯片加工厂过剩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对缓慢的销售使计算机存储器的价格下滑。安插在数码照相机中的1GB闪存芯片的价格已经从8美元降到3美元,这使国际企业评级机构穆迪(Moody)在上周针对亚洲半导体部门提出了不容乐观的警告。

      电子消费品需要为这场剧变而重新设置。它的未来不是价值200美元的iPhone,而是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尼日利亚消费者的手机。 这不仅导致利润收益缩水,产业结构性的调整,还要和远东地区无商标制造商展开激烈竞争。这些无商标制造商不仅仅生产手机,还赋予其个性化设计。他们将通过提供自产低价产品,不费力气地在这个产业赢得一席之地。

      问题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把大牌的科技领军企业带往何方呢?目前似乎无人能够给出回答。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