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票型基金的基本功能,很多人也许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可能在多数投资经验不够丰富的投资者来说,可能认为持有股票型基金就是为了赚钱,而不管市场的行情是什么样。由于开放式基金管理的是公众的钱,资金的安全性处于第一位的考虑,故而在信息披露、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基金经理是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进行投资,离开了这些限制条件来评价基金业绩,是很难得出合理结论的。
如何正确认识持续性
对于国内市场上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来说,通常都有一个股票仓位的限制,典型的就是最低不能小于60%,因此在2007年底以来的市场调整中,净值中至少有60%以上股票资产的基金净值纷纷暴跌。即使是最优秀的基金,也只是跌幅较小。由于大多数共同基金在投资上有严格的限制,基金经理只能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实现最好的回报率。此时,投资者用绝对正收益的标准来衡量股票型基金可能存在误区。因为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戴着脚镣的人,去跟正常人赛跑,只有大家都戴上脚镣,这样的比赛才比较公平,才能比较好的反映大家戴着脚镣跑步的能力。
如果一个共同基金的使命就是战胜其业绩基准,或者战胜一个指数。那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就需要对股票市场的前景有个自己的判断,因为总体市场的表现,几乎决定着你的投资回报。股票市场投资的吸引力在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股票市场反映经济基本面,在一个健康增长的经济体内,参与股票市场投资可以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取得相应的风险补偿。纵观世界各大经济体,在其健康增长的阶段,其股票市场的回报都是相当可观的,而在出现经济停滞或者危机的时候,股票市场的回报也是差强人意,日本股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989以来的将近20年时间,股票市场仍然还没有回到当年的高点。所以,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至少需要分为两大步:第一步,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形成一个自己的判断;第二步,在这一判断的前提下,选择一定的股票型基金以实现投资目标,既可以选择主动管理型的,也可以选择被动管理的,这一步必须是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之上。
基金业绩可持续性因素
如果我们选择一只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目标当然是希望它能够战胜被动管理的基金,抑或是超过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否则,挑选基金的努力就没有收到效果。而要挑选出一只未来回报率很可能在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之上的基金,我们就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如果将一只基金看成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就是参与市场上任何其他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参与的股票投资。如果我们相信基金管理人可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基金管理人必须具有某种别人不具备的特质,或者能力,以保护其较高的回报率。基金公司的主营业务——股票市场投资所依赖的是基金管理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不管这些信息是宏观的、行业的、公司经营层面的,或是股票价格变动的信息,只要基金管理人在某些信息的获得和处理上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可以持续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或者说可以长期战胜同业。不过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要定性的判断一个基金管理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否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挑选出那些能够持续创造出超额收益的基金管理人,寻找其他途径几乎是个必然的选择。
股票市场投资讲究的是一个“成功率”的概念,谁都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谁犯的错误少,或者,谁能够在犯错误时控制损失,而正确的时候又尽可能大的取得利润。在一段时间内基金的回报率就是对基金经理投资成果的天然统计。
正如巴菲特在2007年年报中所写,他努力寻找的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的基金投资也是一样,我们关注基金的历史业绩,关注基金经理,关注基金公司的投研和高层管理团队,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可持续”的因素,或者说相对固定的因素。一个基金或者基金公司在短时间内的成功可能是偶然,而长期的成功更可能是实力。延伸开来,我们需要关注基金公司的制度、文化以及传统等这样一些相对固定的东西,如果一个公司在长时间内保持了较好的业绩,保持了对投资人高度负责的传统和文化,这样的基金管理人就有更大的可能在未来继续为投资人创造良好的回报。而基金经理在个别投资上的得失,我们完全不必太加关注,甚至可以忽略,除非这样得投资揭示了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某方面存在的固有特征,我们才需要加以关注,我们关注的是投资的成功率,而不是每一次投资。
将目光集中在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可持续”的那部分“特征”上,是基金投资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变化万千、充斥市场的各种信息所干扰,我们的基金投资才能真正做到省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