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救市论”理论源自《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市场“无形之手”一说,但在实践过程中若一味机械照搬,无异于当年国人将计划经济奉为教条。因此近期人们可以看到诸如美国、俄罗斯等国政府频频“救市”,并将“救市”视作政府职责。
从案例分析:百年投行雷曼兄弟去年利润仍达到创纪录的42亿美元,但今天却轰然倒塌了。显见,盛世更应未雨绸缪,面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动荡,提前谋划“救市”措施,实则救的就是实体经济,等到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在境内出现,则“救市”晚矣。
针对股市而言,现阶段已需“治市”和“救市”双管齐下,否则会影响到人们对实体经济的信心。
“大小非”问题应属“治市”范畴。举例而言:海外上市的新东方教育,俞敏洪是“大非”股东,十几年前创业花了5000元;老虎基金是“小非”股东,数年前仅以每股2.5美元入股,但现在新东方教育每股价格在50美元左右,PE则高达50倍市盈率。显然“大小非”问题是共同现象。
但差异在哪呢?ST张铜的“小非”股东和ST宏盛的“大非”股东居然在公司问题暴露前大幅减持股票,而类似的贝尔斯登“大非”股东却在公司问题暴露前后一股也不敢减持,眼看着贝尔斯登股价从每股179美元跌至2美元被收购。
另外,微软“大非”股东比尔盖茨减持股票背景:一是微软业绩足够优异,二是财富彻底“裸捐”,即便如此比尔盖茨减持所余10%不到的股份,仍要再花上12年时间。而A股市场中ST兴业这家“大小非”股东早已套现的公司,如今还剩多少资产仍可持续经营?
因此治理“大小非”问题的实质在于创建突出大股东和高管责任的制度环境。若能完善此机制,短期股市的“救市”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石化双熊”股价跌幅比肩海外金融股,公司董事长频频向股东致歉,但试想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95美元,炼油亏损因素已消失,而中石油的股价在去年发行价之下仍腰斩,高管致歉之余公司该不该拿出行动呢?中国太保股价较其去年发行价跌幅更是惊人,如果公司高管奉行为股东谋利益的责任,就应该努力促使A股回升以符合H股发售条件,而并非考虑修改条款走捷径。航空公司的经营压力明显重于上述公司,而且国航也存在A股与H股价差的问题,但国航的大股东已连续两次在股市低迷之际增持股份。这值得那些上市未满一年但股价却已较发行价腰斩的蓝筹股借鉴,如果这些蓝筹股的大股东或高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那么“救市”的效果将远远超过所谓平准基金。
最后,国际油价暴跌意味着输入型通胀威胁已解除,美国金融市场动荡意味着经济增长压力在增加,未来货币政策步入降息周期的预期已很明显,这与去年此时货币政策全面从紧形成鲜明反差。周二由于美股动荡及银行股暴跌的双重影响,股指瞬间跌穿了2000点,但与去年6000点“不破不立”原理一样,股市反而获得了类似斯大林格勒战役般的反转契机,因为2000点不仅是A股其实也是实体经济的“斯大林格勒”。央行在中秋节期间释放出的降息降准备金率信号意味着预防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救市”措施已经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