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市场持续低迷这一原因,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卡壳”的另一大重要因素。仅9月份以来已有多家公司披露,因环保核查问题导致非公开增发方案逾期失效。显然,环保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影响初现。
今年2月底,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进行核准,也包含了环保审核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多了一道“紧箍咒”,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因未过环保核查关导致增发搁浅。昨天,*ST宝硕宣布,自公司启动定向增发事项开始,公司一直在申请办理相关环境保护核查工作,但截至目前,公司还未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公司的审查意见,该事项构成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实质性障碍。鉴于这一原因,加上公司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ST宝硕决定放弃实施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
此前,上实医药在9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按照环保核查新的要求和程序,聘请国家环保局认定的具有甲级资质的第三方环评机构对公司开展核查,目前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所涉及的七个省市环保核查已完成六个省市。但由于在本次发行的有效期内,仍未能完成相关部委的全部法定审批程序,因此公司本次定向增发议案于2008年9月6日自动终止。
同样受此“硬伤”影响的还有广州浪奇,该公司前不久也宣告200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失效,原因是截至2008年8月29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所涉及的募集资金项目尚未取得环保部门的环评意见,因而影响到方案的申报工作,方案因到期而自动失效。
显然,环保审核环节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的“事故多发地段”。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可否认,定向增发方案的“搁浅”阻止了相关上市公司从股市募集资金的渠道,对这些公司未来收入和盈利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又是非常值得的,是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环保高压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上市公司及再融资方案将受到愈发严格的环保严查及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