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而市场上各种悲观的言论纷纷出台,直言美国将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
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历史:1987年10月19日,就在格林斯潘初上任没多久,道琼工业指数大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史称“黑色星期一”,受美国波及,全球市场无一幸免,至当年10月底,香港股市几乎腰斩45.8%,澳大利亚大跌41.8%,英国下挫26.4%。可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的恐慌性暴跌。当时所有的媒体,都认为那是金融业的末日,其中,1987年11月2日的《时代周刊》杂志,就以《崩盘》(The Crash)为封面故事,在次年的9月底,《时代周刊》再以《千万别买股票》(Buy Stocks? No Way!)进行专题报道,文章从一位损失惨重的投资人个人投资者表示:“野马也别想把我再拖进股市”开始,报道中同时指出有意购买股票的个人投资者已降至最低的3.7%,表示美国投资大众对后市的悲观预期。
但事实是什么呢,代表美国股市走势的S&P 500指数在报道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回升到大跌之前的水平,而在随后的1990年代,S&P 500指数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13%。
我无意暗示此次次贷的危机会像1987年一样将在两年内止跌回升,但我们能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学到些东西,那就是,再大的金融危机终有落幕的一天,股市也不可能无止境下跌,景气的循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理性和聪明的投资者,应善用市场的特性来为自己创造收益。
市场的特性是什么?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虚构了一个交易的对手——市场先生(Mr. Market),市场先生有着阴晴不定的个性,乐观的时候向你开天价,悲观的时候则开低价,如果被市场先生所诱导控制了,其结果就是追高杀低,赚少赔多。因为市场先生其实是市场上所有股票投资者的总和。想要在股市中获利其实很简单,就是预测出市场先生的行为,并且在市场先生犯错时打败他。
面对市场的恐慌,投资者应抱持的态度是:一、增加防御型投资,以偿本付息的债券做为核心的资产;二、适度持有股票做为卫星投资,并耐心的长期等待;三、多元分散,追求风险收益的最佳平衡;四、定期定投,有效平均成本,追求长期时间复利效益。
如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请站在市场先生的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