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一轮的银行改革以2003年底中央汇金公司成立并向中行和建行注资为标志,目前这场改革已持续了将近5年,改革的成果到底如何?
昨日,曾担任工行独立董事、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路径有亲身体验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近几年的改革使得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但与此同时,改革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银行公司治理的有些方面甚至停滞不前。
钱颖一是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中国金融新时代”上作上述表示的。他特别指出,在董事和高管的聘任这些重大的公司治理问题上,过去几年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任命方法,改革停滞不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钱颖一透露,在工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初,董事会即通过了激励计划,但是被无限期地搁置,在过去的三年中薪酬委员会也多次试图为高管做有作用的激励机制方案,但是受到干预无法执行。最近董事会搁置制定银行高管的薪酬,而是要等有关部门出台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标准,他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位。
“确定高管薪酬这是公司治理问题,并不是股东的权利,也不是政府监管问题,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根据薪酬委员会的建议决定高管薪酬,是有其道理的。”钱颖一表示。
钱颖一认为,由政府来干预薪酬必然会导致三个结果:一是促使现有的有现场竞争力的人才流失到股份制或外资银行去,这种情况已开始出现;二是很难再从市场上招聘新人,包括这次在华尔街的金融动荡中失业的一些优秀人才;三是对留在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错误的激励,使他们加倍地追求商业的、政治的目标和利益。
“任免和薪酬体系对人的遴选和激励的扭曲,是造成金融和银行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不解决人的问题,银行只能做大,不能做强。”钱颖一最后表示。他强调,“银行改革未来的惟一出路是继续坚持改革,特别是在有关人的问题上,不能停滞和倒退,否则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