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冲击全球经济,中国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建议,保险监管部门和相关保险公司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风险可能向中国保险业传导的四种路径。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失利,让国内投资者看到了“境外金融资产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直接传导”。郝演苏告诉记者,境外资产主要是在我国注册成立的保险公司参股境外金融机构或者购买的境外金融资产,这类境外金融资产一旦出现风险,必然波及所有的投资者,参与其中的中国保险公司也不可能避免。所幸我国目前直接投资或购买境外金融资产的保险公司数量较少。
第二个传导路径是“境外金融资产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间接传导。”由于我国的部分金融机构通过QDII或其他形式参与境外金融资产投资,一旦所投资的境外金融资产发生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参与投资的我国境内金融机构,还将间接影响参股或购买这些境内金融机构及其资产的保险公司。我国保险业参股或投资的境内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据郝演苏估计,这种参股或投资的企业合计控制着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的60%以上。
“外资股东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传导也是需要警惕的。”在郝演苏看来,外资股东面临的风险一旦形成危机,必然波及其在华投资或参股的保险公司,其中既涉及到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也涉及到外资股份在25%以下、并且成为所参股公司最大股东的中资保险公司。目前这类保险公司占我国保险公司总数的60%以上。
第四个传导路径就是“境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传导”。郝演苏告诉记者,境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将直接波及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保险业。我国保险业近期以来通过银行渠道过度融资,在不利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短期行为严重,投连险使客户损失严重,万能险增加保险业资金运作风险,储金型和短期趸缴理财型业务使保险业面临现金流压力。“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由资本市场传导的风险涉及整个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