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广告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投资者试水融资融券全解析
    保险公司转身稳健理财领域
    融资融券
    投资细节扫描
    招行“金葵花”安心回报
    人民币43号理财计划在售
    广发房贷新品
    “等本双(单)周供”上市
    银行业务外包的机遇与风险
    内忧外患,投资者坚持保守稳健作风
    工行第9期“理财金账户”
    信托投资一年期产品在售
    中融信托“麒麟福-金秋财富”信托计划签约
    农行“本利丰第31期”发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业务外包的机遇与风险
    2008年10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光波/文
      ⊙陈光波/文

      

      银行业务外包由来已久,但战略性、大规模的外包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目前,几乎每家银行都在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资源条件和管理能力,不同程度地选择和接受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外包模式。

      

      一、业务外包之益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将一部分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事务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和服务商来完成,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一)通过业务外包提高管理水平

      银行业务外包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培育和巩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外包使银行以契约形式将其职能外包给服务商,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利,约定银行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服务商在收取费用的同时,必须按照有关合同提供服务。服务行为的合同化、契约化与银行的内部管理相比则更具效果和法律效应,从而获得更高的管理效率。

      外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包服务商具有比银行更专业的服务和相关配套支持。

      (二)业务外包是银行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

      银行采用业务外包战略,可通过专业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降低其成本。根据专家针对100家主要美国银行、经纪行及保险公司的调查,到2010年,将有1/5的业务量通过海外外包服务完成,至少可以降低1500亿美元的成本。

      (三)业务外包可以帮助银行实现风险分散

      通过业务外包,银行可以与服务商共同分担风险。银行自助设备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将日常运营维护委托给外包公司后,风险点转移至公司,银行只监督公司日常维护工作,并对其维护效果进行考核即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另外从财务角度讲,外包把银行原先应投的固定成本投入转换成变化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资金占有率,降低业务的退出屏障和转换成本,从而也就降低了投资风险。

      (四)外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使银行组织结构更富有变化

      银行采用业务外包战略,可以压缩银行人员,更能解决专业人才流失和银行内部薪酬差距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银行IT、审计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中尤为突出。IT的规划、管理、实施和维护是一项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变化频繁、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银行自己操作虽然可靠,但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复杂性决定银行不可能配备技术很全面的专业人员从事银行自身的IT工作。而实行外包则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二、银行业务外包操作存在的障碍

      (一)很难确定业务外包种类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所有非核心业务和内部成本高于交易成本的业务都可以外包,但对银行来说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首先,核心业务很难准确定义。不同的银行核心业务有差异,同一银行在不同的时期随着人员的改变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核心业务也不确定。比如对某些大银行来说物理渠道是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但对一些小银行和外资银行来说物理渠道则是短板;有的业务现在看起来对银行贡献不大,但是可能是将来的利润金牛。

      另外,银行内部的组织成本也很难精确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都是以独立经营的分支机构为单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很少以部门、业务条线、产品为单位进行核算,某项业务的确切成本谁都说不清楚。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银行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往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个路径转换成本也需要测算并需要有人承担。

      (二)缺少优质外包服务商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外包服务商要在全国开展业务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相关业务水平不低于银行自己提供,服务商需要有足够经验从一接手就提供熟练的业务;(2)银行网点分布全国,服务商网络需要能满足银行全国布点需要;(3)外包商的财务状况良好,能够长期经营并能承担一定风险造成的损失。

      事实上,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且信用良好的服务商并不多,目前国内银行进行的外包多是局部性、区域性业务的外包。

      (三)法律和监管制度不成熟,风险防范不完善

      由于国内银行和服务商都还缺乏外包的经验,双方还处在磨合期,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因此对外包过程中双方的职责和风险确定还需要摸索和总结,总体来说,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还不可预见,也缺少处理外包纠纷的法律及有规可循的处理程序和制度。

      目前我国银行业务外包还受制于监管制度和手段的创新,银行业务外包涉及到外包服务商的经营权限和监管问题,也直接涉及到银行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问题,关涉到电子化资金移动的安全性、银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现行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业务外包的规范还稍显单薄。可喜的是,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外包作了比较完整的规范。

      总之,目前国内银行外包市场还不太成熟,银行既要勇于创新、尝试接受新的业务模式,又要谨慎探索,通过局部试点总结经验,走一条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业务外包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