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飞天成功,与航天相关的公司也与之共振。
“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
“神七”是众多关键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可以带动相关合作企业在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军方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及其下属国家航天局在内的管理体系。研发和制造的主体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两大集团有所分工,旗下均有多家上市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主要有中国卫星、火箭股份等。
其中,中国卫星是我国小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产业的核心企业,将受益于我国卫星研制和应用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小卫星的密集需求期。公司在我国小卫星研制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将充分分享小卫星需求增长带来的订单和收入的平稳增长。目前,公司已经收购了航天恒星以及五院下属单位503所的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预计未来公司还将有来自于上游器件配套制造业务的注入,以及可能的大卫星相关资产注入。
此外,火箭股份的遥测遥控产品在我国航天卫星火箭发射配套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2007年,这部分业务占总收入的40%,今年,这部分业务的增长幅度约在40%。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期,该公司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了同比收缩。对此,东方证券军工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刚指出,火箭股份主要产品都属于基础部件或分系统,其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卫星和飞船,还应用于导弹、飞机、舰船等其他众多平台;航天活动尚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另一方面,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主要有航天通信、航天电器、航天信息等。
其中,航天通信是唯一一家拥有导弹总装系统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拥有4家军工企业,未来二到三年内可能再收购5家规模较大的军工制造企业。但东莞证券分析师费小平认为,公司尚存在负债率较高、管理费用大、经营稳定性不强的特点。
“神七”飞天之后,仍应理性看待航天板块中的个股。陈刚指出,在“神七”事件催化作用过后,板块中个股走势将出现分化,基本面起到决定作用。如当年“神舟”五号发射后,中国卫星的下跌对应的是其2003年净利润下降2.85%的现状。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后航天电器股价的大涨对应的是2005年净利润179.8%的上涨。
值得期待的是,上述两大集团的核心资产和业务大多不在上市公司内,未来存在资产注入的可能。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一些关键技术可能成为我国重点突破的目标,包括力争在小卫星、微小卫星、天基组网等方面有所突破;建造空间站以及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等。
费小平称,“神七”将带来航天产业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政府采购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航天业由军用向民用、由试验到应用的转变,整个行业的商机将显现。
东莞证券研究表明,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8至1:14。也就是说,投入15亿元,就可以直接获得30亿元的收益。有估计称,中国航天产业所辐射出的产业链已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
除了“神七”,今年也是我国航天活动较频繁的一年:计划发射15箭17星1船。针对减灾,我国将再发射3颗减灾卫星,形成8颗减灾卫星的布局。未来10年将再发射10多颗陆地观测卫星,与海洋、气象卫星一起形成对地观测体系。航天板块的活跃气息已然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