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供给能力缓升,市场将进入“弱平衡”状态。继夏粮丰收后,秋粮也可望丰收,预计增产1.5%~1.8%。但未来一年仍至多维持该状态,因此市场欲实现完全的供求平衡,需花更长时间。
●农产品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料将获适度纠正。政府对生产者的重重补贴,导致了近期价格疲软。料随着通胀的缓释,价格会进入缓升通道。曾被寄予厚望的价格牛市并不会就此消失。
⊙上海证券 郭昌盛
秋粮丰收几成定局
在我国取得今年夏粮丰收,总产量实现增长2.6%的大背景下,人们便开始关注秋收局面。随着三季度气候条件的一路配合,一种谨慎乐观的预期已越来越接近现实。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黑龙江省,目前正处于秋收,据最新数字,今年农作物实播面积约1.81亿亩,同比增长1.6%,其中水稻、大豆、小麦扩种,且后两者增幅较大;全省虽遇局部旱情,但预计总产量将超400亿公斤,同比增长0.87%以上,预计大豆产量将比减产的2007年增长42.6%。也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强有力地保障供给的措施实施,国内市场价格指数自2月份冲高后,便呈逐步下降趋势。
收入放缓略压消费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已有所放缓,三季度料放缓的幅度加大,但仍可见:全国食品消费的支出保持着较快的增长,7、8月当月的增速分别达22.3%、20.3%,依旧是较快的水平;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消费增速更是一路反弹,8月当月已达10.2%,并逼近一年半前的正常水平。人们因食品通胀的回落而实际消费更多(数量),这充分显示了国内大食品市场需求的非对称“刚性”。
然而另一方面,近期的收入状况也导致了人们对某些需求弹性较大的一类食品消费明显不足。进入三季度后,尤其是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产量增长大幅放缓,市场价格也大多继续回落。
饲料市场波澜不惊
由于各种原因以及各类灾害的干扰,作为养殖业上游的饲料业的景气暂未能续升,三季度饲料原料成本虽有回落,但仍不足以弥补需求放缓所形成的空白。倒是一系列的同业并购及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积极整合案例成了看点,我国饲料市场正酝酿着更大幅度的集中。
另外,棉花、棉浆粕市场近期也遭遇了较大的冲击,尽管国内的供给今年始终存在缺口,但与上述饲料的情形相类似,下游纺织服装领域的出口需求方面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大。
政策持续“惠农”
继今年已经实施的种养殖生产补贴政策,以及夏粮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后,国家有关部委又于近期出台了本年度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执行预案,每市斤0.79~0.82元已较上年基准上浮了9.72%。棉花主产区新疆也规定本年度的棉花最低收购价,每担600元的水平虽与上年持平,但这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已属不易。另一方面,国内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剪刀差正在扩大,甚至在诸如肉猪、奶牛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入不敷出状况。所有这些,都将为未来农牧产品的价格牛市奠定基础。
中期前景仍相对乐观
随着秋粮的收获完成,预期全年粮食的增产速度将快于上年,玉米、小麦、稻谷三大品种的产量平均增速可能介于1.5~1.8 %之间,前期的“弱短缺”或“紧平衡”状态会消失。但是,相对于当前真实的内需增速3%~5%的较高水平而言,生产能力仍略显不足。当然,人们也不能指望来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跳跃式增长。
未来的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国内的生产成本水平,将决定着国内以粮食为首的农产品价格会逐步上升,一个可能左右着价格最低涨幅的因素是种植户的净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尽管一些品种较国际价格存在一定的落差,但至少在中短期内,基于抗通胀风险与刺激生产能力的双重考虑,政府的调控措施将会在两者之间求得相对平衡,而不会令其单纯而冒进地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