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时事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上市公司
  • 8:广告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广告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10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债基一枝独秀
    与基金共同走过的日子
    封基价跌量减
    基金净值反弹减仓七个前提
    基金定投有什么优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净值反弹减仓七个前提
    2008年10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兰波
      ⊙兰波

      

      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后,出现了净值低于购买时价格的情况,即出现了基金“套牢”。由于基金与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证券市场的反弹行情常常引起基金净值的上涨,从而缩小投资者亏损程度。于是,对于急于解套的投资者来讲,证券市场反弹就成为其减仓的重要机会。笔者认为,投资者利用基金净值反弹减仓还需要具备以下七个前提。

      第一,持久的反弹才有利于投资者减仓。基金不同于股票,申购赎回机制制约着其流动性。因此,投资者利用证券市场的一至两天的反弹行情,并不能达到减仓的目的。

      第二,股票型基金及指数型基金是合适的反弹减仓品种。目前的基金产品众多,并非每只基金都具备证券市场反弹而减仓的条件,尤其是对于纯债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基本上不受证券市场的影响,投资者进行证券市场反弹减仓时应当排除在外。

      第三,反弹减仓应当结合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尽管证券市场反弹为投资者进行股票型基金等减仓提供了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需要进行减仓。减仓必须是在基金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基金的历史业绩持续表现不佳,基金的亏损超出了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利用证券市场反弹进行基金产品的频繁套利操作。

      第四,反弹减仓应结合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计划。投资者在进行基金产品投资时,均会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及自身的投资兴趣和偏好,制定一定时期内的基金投资目标和计划。当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计划已经完成,并且满足了投资者短期收益预期的需要,投资者可以利用证券市场反弹的机会进行减仓,从而及时锁定投资收益。

      第五,反弹行情的性质决定投资者反弹减仓的比例大小。反弹行情与反转行情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产生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投资者利用反弹行情进行减仓时,应当谨慎操作,并依据市场反弹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判断,适度减仓,避免因为出现反弹行情演变为反转行情时,因为减仓过快而出现踏空风险,这是需要投资者加以引起注意的。

      第六,反弹减仓应考虑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当投资者因构建投资组合品种的持仓比例发生变化而进行减仓时,应当考虑到基金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不宜进行大规模的仓位调整。而是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是应当结合投资者核心组合资产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第七,减仓与补仓应结合起来进行。基金减仓与补仓尽管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操作行动,但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在投资者投资基金过程中,尤其是在利用证券市场反弹进行减仓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即投资者不必将基金赎回后落袋为安,而是应当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反弹的机会,进行基金产品的重新调整和布局,保留优质基金,摒弃表现不佳的基金,充分利用基金管理人的转换基金的功能,在有效降低基金投资成本的情况下捕捉基金产品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