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圆桌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涨停跌停齐飞 期货合约“两极分化”
    期市“失血症”
    制约商品反弹空间
    天胶避过“六连停”
    907合约实行强制减仓
    油价重返百元之路“荆棘”密布
    政策利好“曙光”乍现 大商所单日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中储棉总经理:
    棉企须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储棉总经理:棉企须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2008年10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文元
      ⊙本报记者 刘文元

      

      今年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纺织行业不景气,棉花经营企业风险大,利润空间小,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在昨日召开的“2008国际棉花纺织高层论坛”上,中国储备棉管理公司总经理雷香菊表示,借鉴国家棉花公司成功经验,国内棉花企业应该学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雷香菊说,加入WTO后,棉花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趋势给中国棉花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加剧了国内外棉花企业对市场的争夺,上下游之间的争夺更为残酷。棉花进口大幅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增加和外商直接介入国棉经营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改变,竞争加剧,而我国棉花企业的现状是规模偏小、业务模式单一和产业化程度低,缺少风险管理手段。多数棉花企业仍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既没有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也没有开展积极有效的现代营销活动。中储棉组织的棉花企业生存调查显示,48%企业仍然全部是自己加工的籽棉,27%的企业以籽棉加工为主,辅以皮棉采购,22%的企业籽棉加工和皮棉采购并重,仅有3%的企业没有籽棉加工业务。

      而国际棉花企业经过市场化环境的长期磨炼和资本积累,业务模式日益复杂,风险管理手段多样,风险管理能力强,除了收购加工和普通的购销业务外,绝大多数外商都能熟练运用期货期权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与国际棉花企业相比,国内多数棉花企业业务模式单一,缺少对市场风险管理的手段,虽然我国网上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已设立多年,但实际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数量很少。”

      要培育我国棉花企业的竞争力,雷香菊认为,国家宏观政策是基石,比如加大对棉花生产流通领域的补贴、加大储备棉的力度、建立规范的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标准体系、推进质检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机制、为棉花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工具等。除了政策面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外,棉花企业自身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棉花企业应当有序扩张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多业经营走现代化经营之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管理风险,是国外先进棉花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我国棉花企业亟待补上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