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特别报道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警示:富国自救可能伤及穷国生存
    世界经济或步入十年寒冬
    索罗斯发飙了
    危机促使我们
    重新思考金融改革
    听听《华尔街日报》对中国的呼吁
    中国应有限参与美国救市
    救市,首先是纠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救市,首先是纠错
    2008年10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黄湘源
      摆在我国股市面前的问题,除了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业绩之忧而外,主要就是由于新老大小非进入全流通所引起的巨大流通压力及其不断压低市场估值中枢所引起的危机。

      救市这杯茶喝到现在才开始喝出味道:救市其实就是纠错。

      与浓上加浓的美式救市咖啡不同,中国式救市开始就是清茶一杯。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杯清茶,还有人来搅浑,一开始就备受非议。其中最主要的说法,就是所谓违背市场化原则。

      今年4月24日下调印花税,本该成为救市的开始,可惜,在一片的反救市声浪中,这杯救市茶洗尘之后非但没有给二次三次续水,反而还想倒掉之后换上所谓“不能救市只能治市”的花茶。现在来回想一下这场争论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现在已经很清楚,如果股改之后管理层因势利导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现金分红,严格控制再融资,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新老划断,何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慢牛变快熊”的急剧转折?等到发现熊市环境非但不适合大小非全流通,而且连市场最基本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分配功能也将陷于停顿的时候,还想以“治市”代替“救市”,岂不为时晚矣?!

      救市就是纠错。央行的货币政策终于变了,又是降息又是下调准备金率,还加上取消利息税,不排除也会连续降息。在这场被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前,央行没有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在“从紧”路上走得更远,这应该值得庆幸。

      近期所出台的利好政策表面上看起来不无实用主义的市场化色彩,其实主要还是打流动性的主意。如果放在以前,这些市场手段不要说打组合拳,就是拿出个把的单独招式,也足以令市场兴奋不已了。可是,新三大政策虽然创造了连续几天拉升指数的奇迹,但短暂的几天兴奋期一过,便又哪里来哪里去,重新回到了开始救市的地方。

      其实,所谓救市,首先是纠错。原来被因噎废食的市场化功能,例如增持、回购、现金分红、融资融券、股指期货、T+0等等,现在旧事重提,也是纠错。但是,单靠这些市场化功能,至多有利于在很短的时段内刺激市场的流动性,无助于整体上解决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和利益关系失衡。摆在我国股市面前的问题,除了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业绩之忧而外,主要就是由于新老大小非进入全流通所引起的巨大流通压力及其不断压低市场估值中枢所引起的危机。而近几次出台的政策均未对至为关键的大小非和新股发行等问题提出众望所归的解决方案,等于是利好没出到点子上,救市没有救在根子上。

      大小非的问题首先是对其进入全流通所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估计不足,其次是对其所获得流通权的对价成本和流通溢价的差异给市场估值带来的巨大压力估计不足。股改所没有能够解决的全流通的有序性和公平性问题,不能不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意义上,“二次发售”还是“二次股改”,提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实质上应该都含有纠错的意思,绝不是对股改的否定。对此,大可不必一味地回避。笔者认为,如果以“二次发售”为平台,把央行和国资委包括各级地方国资委分别投入的增持基金集中起来作为平准基金,就足以建立一个与大小非大宗交易旗鼓相当的买方市场。而在买断包括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在内的那些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的股改限售股之后,或者模仿香港的盈富基金,或者干脆划拨给社保基金,不就可以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大小非问题了吗?

      此外,新股发行的问题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股市一切问题的弊端和祸根,同样也不是因噎废食的暂停所能够回避得了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釜底抽薪,彻底改变其为国企融资服务和对大股东大机构进行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的倾向。如是,则亦将成为最根本的救市之举。否则,市场定位不改变,什么样的花样翻新都是枉然。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市场化不可能超越政策市而遗世独立,但是要使政策救市不至于离市场化越来越远,就非先纠错不可。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主张救市首先是纠错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