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热点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年 10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发达国家经济下滑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达国家经济下滑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2008年10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世界经济分析小组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2007年以来美国丧失抵押赎回权比例和次贷违约率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展望

      ⊙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世界经济分析小组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缓,通胀压力仍挥之不去,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持续动荡。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正孕育着新的变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外来冲击。对此,要坚持以我为主,妥善应对。

      一、今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特点

      在一季度短暂回升之后,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放慢的态势。2007年夏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濒临衰退,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不断加大的全球通胀压力近期有所缓解,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胀压力仍较大;全球失业率总体上升;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从次级贷到优级贷,从抵押贷款到普通商业信贷和消费信贷的风险迅速上升,主要投资银行亏损严重甚至破产,金融企业惜贷和短期资金异常紧张,实体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继3月份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之后,9月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获批转变为商业银行。

      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使潜在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并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

      再次是政府被迫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和提出金融援助计划。几经反复,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于10月3日获批。该计划对缓解金融市场紧张是必要的,但同时将扩大近期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这些措施尽管短期内有利于平息市场动荡和提升信心,阻止金融危机的扩大,但实际上是在透支政府和美元的长期信用。

      (二)世界经济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4%和3.9%,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04个和0.4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虽有所放缓,但增速仍较快。

      (三)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略有缓解。世界总体通胀水平从2007年的3.0%上升到今年7月的6.1%,其中发展中国家从6.1%上升到12.1%;发达国家从2.1%上升到4.4%。8月起,全球通胀压力略有缓解,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按季节调整后的同比增速计算,1-8月份全球通货膨胀率均高于4%,平均为4.9%,比2007全年高1.9个百分点。

      (四)失业率总体上升。受美国金融危机及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美国失业率从1月份的4.9%持续上升至8月份的6.1%;日本从3.8%上升到4.2%;欧元区从7.3%上升至7.5%。

      发展中国家就业形势呈现地区间差异。同为资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巴西失业率分别从1月的5.8%和8%下降到8月份的5.3%和7.6%;韩国和墨西哥则分别从3%和4.1 %小幅上升到3.2%和4.2%;马来西亚则从去年四季度的3.0%提高到今年二季度的3.5%。

      (五)全球贸易增长放慢。据OECD统计,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长1%,二季度下降0.2%。其中,OECD国家出口从1.4%回落到0.4%;进口一季度增长0.6%,二季度则转为下降0.8%。

      美国前七个月出口额为10946.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进口额为15144.7亿美元,增长12.9%;进出口差额为-4198.5亿美元,减少0.1%。欧元区前七个月出口额为9280亿欧元,同比增长7.5%;进口额为9393亿欧元,增长11.9%;进出口差额为-113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0亿欧元。日本前八个月出口额为566027亿日元,同比增长3.9%;进口额为539134亿日元,增长12.5%;进出口差额为26893亿日元,同比减少58.9%。

      前七个月,俄罗斯出口额为29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3%;进口额为1662.22亿美元,增长42.2%;进出口差额为1254.19亿美元,增长73.7%。中国前八个月出口额为93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进口额为7856.9亿美元,增长30%;进出口差额为1519.9亿美元,减少6.2%。

      全球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作为最大贸易逆差大国美国的逆差有所缩小,同为贸易顺差大国的中国和日本顺差有所缩小;此外,欧元区由顺差转为逆差。不过,全球总体贸易不平衡状况未得到扭转。

      

      二、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长率放缓和通胀率居高不下并存的状况,同时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创新和高倍杠杆化不断放大次贷危机影响。

      (一)金融创新过度和流动性长期泛滥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从根本上说,金融创新过度,同时缺乏有效金融监管,加上长期以来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大量资产泡沫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尽管可以分散风险,不仅不能消除风险,甚至在资产价格下跌时还可以通过高倍杠杆放大风险。次贷危机造成了大量损失,最初体现在风险相对集中的投资银行和贷款保险公司身上,随后通过资金链条将风险传递到其他金融企业,并间接影响到非金融企业。

      从短期看,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大量损失,银行被迫筹集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短期融资趋于停滞,中长期融资有所缩减,虚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下挫,非金融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均有所下降,对全球实体投资和消费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复苏延迟。这些影响将越来越显现出来,但最终是否会引起全球经济衰退还有待观察。

      从长期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冲击美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过分依赖借贷和家庭过度消费的倾向,甚至可能拉开国际金融秩序重组的序幕。

      (二)全球房地产市场下挫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也是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阻滞因素。发达国家住房价格疲软或下跌,建筑业普遍收缩,经济出现停滞。今年一、二季度美国住房投资环比折年率分别下降25.1%和13.3%,分别拖累整体经济增速下降1.1个和0.5个百分点;二季度日本住房投资环比下降3.5%,拖累整体经济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据统计,8月份美国现房价格和英国住房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下降9.5%和10.5%。

      房价泡沫破裂所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否根本解决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触底反弹。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未触底。截至8月份,无论是现有住房,还是新建住房,销量和价格仍双双下跌,待售住房居高不下,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反弹可能要延续至2009年。在次级抵押货款方面,尽管二季度次贷违约率企稳,但丧失赎回权比例和新增丧失赎回权比例仍持续上升,次贷市场情况仍在恶化,在近期出现明显转机的希望仍很渺茫。

      (三)汇市和股市波动及美元走软是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汇市波澜起伏,美元先贬后升,起伏较大。4月22日,1美元兑0.625欧元,跌至今年以来最低点,比去年底贬值8.5%;此后,美元震荡走高,至10月6日回升18.9%。汇市波澜起伏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均产生不利影响。

      美元的波动对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造成较大伤害,因为美国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而且这些经济体的货币大体盯住美元或与美元相联系。美元的走软迫使这些经济体货币升值,游资大量涌入这些经济体;而美元由弱转强又带动这些经济体货币贬值,对于业已存在的通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还造成资本大量外流。

      股市在波动中走低。2008年以来,世界主要股指震荡走低,10月6日,道琼斯、日经和DAX分别创2004年11月、2004年3月和2006年2月以来的新低,分别比上年底下跌24.9%、 31.6%和33.2%。股市低迷和波幅扩大一方面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制约着企业经营和投资;另一方面又因负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制约。

      (四)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既是通胀加大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的拖累因素。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CP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和石油价格上涨,而其中发展中国家源自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大。

      今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呈现“大幅上涨——小幅回落”的特点。据世界银行统计,今年1至7月份,全球各种初级产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能源累计上涨48.3%;非能源上涨19.4%,农产品上涨19.5%,肥料上涨103.2%,金属和金属矿上涨9.1%。而8、9月份初级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与7月份相比,9月份能源下降23.5%;非能源价格下降11.5%,农产品下降13.2%,肥料下降2.9%,金属和金属矿下降12.1%。

      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长期过剩、美元走软、投机资本炒作、需求刚性增长等。而导致近期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有:美元的剧烈波动;市场对于经济前景及需求预期的反复;这些商品价格弹性小,供求关系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的价格剧烈波动。

      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缩小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了生产成本,从而削弱了消费和投资需求,还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受到擎肘,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五)导致上一轮世界经济周期低通胀、高增长的因素渐趋淡化。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低通胀、高增长的特征,原因有: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家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以美国为代表,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导致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短期内得以脱离实体经济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因素正在淡化,一些因素甚至在向反面转化:经济全球化遭受重大挫折,历时多年的多哈回合谈判正面临破产的厄运,而贸易保护压力却不断加大;金融创新过度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波及国际金融市场,延缓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资源供给对于经济增长的约束趋紧;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而新的技术突破尚需时日。因此,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正在降低,而通胀压力上升,中长期内,世界经济将进入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时期。预计当前的经济复苏迟缓,衰退程度将会大于上几次经济周期。

      (国际中心世界经济分析小组组长:文兼武;副组长:余芳东、闾海琪;成员:马岩、吕璐、邹丽婷)

      七大对策应对国际经济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下行风险加大,同时通胀阴影仍挥之不去,金融危机的主要影响集中在虚拟经济、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上,并已影响到实体经济。总体看来,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冲击。

      (一)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07年我国出口依存度高达35.5%;在我国前七大出口市场中有五个为发达国家,五国合计占我国出口的35.8%。因此,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进一步放缓将使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增长放慢,部分地区出现下降,从而制约着我国出口增长。

      (二) 国际金融动荡造成我国FDI流入大幅波动,打压我国投资者信心。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紧张,短期资金压力加大,已在我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从我国撤资的压力增大,尽管流入我国的FDI以绿地投资为主,短期难以撤出,但其他资本仍可能大量回流。不过,在中长期内,随着美元贬值和美元流动性再度泛滥,游资也有可能再度来袭。

      国际金融动荡打压了我国资本市场信心。近期,我国股市与世界经济关联程度加大,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打压了我国投资者信心,是近期我国股市暴跌的重要因素。

      (三)美元可能再度走软对我国造成多方面的压力。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的调整,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促使美元走软。实际上,自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无论是以美元计价资产的份额,还是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均明显下降。美元走软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现,削弱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二是初级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一度得到缓解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回升;三是美国长期利率趋降,大量资本涌入美国国债市场导致美国国债收益下降,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着汇兑损失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双重损失。

      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华尔街绑架美元,美元绑架世界,即“美国金融系统生病,全世界遭受损失”。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受到更多的外来因素限制。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居高并存,除部分高通胀发展中国家持续紧缩货币外,包括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货币政策趋松。对于我国而言,尽管输入型通胀压力暂时得到缓解,但中长期内压力可能再度上升,我国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有限,而且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国内,我国货币政策被迫做出相应调整。

      (四)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处于高位,输入型通胀压力仍较大,而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近期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是因为发达国家货币乘数减小导致流动性不足,而基础货币仍增长较快,加上各国央行联手多次注资更是为未来埋下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中长期内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

      (五)七大政策建议。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外来冲击面前,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落实好一保一控的调控任务;在具体政策组合的选择上,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宜,注意相机抉择;要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金融安全;要做好应对各种外来冲击的充分准备。

      1、加强金融安全的监管和监测,反思金融改革战略,确保金融安全。充分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避免金融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从长期看,美元地位下降和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对我有利有弊,对此应及早做好准备。但当前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仍是各主要国家的共同责任。

      2、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方向正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政策组合方面,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宜。当前“保”的难度正在超越“控”,要特别注意“保”,但“控”也不能放松。“保”的方面,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净出口动力持续减弱,因此要扩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的力度,进一步改善民生,稳定收入预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在“控”的方面,尽管近期输入型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但要警惕中长期游资再度泛滥及可能造成通胀压力抬头,货币政策不宜过松。

      3、千方百计保持出口适度增长。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贸易多元化,特别要努力扩大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谈判进程,努力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全球经济大幅放缓一方面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但同时也使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反而可能成为各国达成共识的重要契机。

      4、坚持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总目标前提下,确保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当前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下降,要避免损失,一是藏汇于民,二是加速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多元化。

      5、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一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减轻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二要逐渐减轻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确保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6、宏观经济决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要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但宏观经济决策仍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在政策出台时机和工具选择上,注意相机抉择,避免完全被外部经济环境所左右。

      7、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监测。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外来冲击保持高度戒备,做好应对预案和相应准备,要加强对热钱流入、流出的监管,警惕游资大进大出对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

      世界经济

      形势展望

      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导致美国出现严重金融危机,进而使得与美国金融关系较为密切的欧元区金融也举步维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新兴经济体目前受全球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发达国家经济下滑所造成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近期仍然存在,但随着经济增长减速有可能得到缓解。全球贸易增长也呈现持续放缓的态势。预计当前的全球金融动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各国注资措施要产生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估计在2009年中期以前,世界经济增长将处于低迷状态。

      (一)全球金融动荡持续到年底甚至明年。近期发达国家房地产仍持续低迷,美国次贷损失及金融企业损失仍在扩大;发展中国家降息面临通胀的牵制;美欧救市计划的落实还有不确定性,全球对于协同救市的认识尚不统一。由此看来,全球金融市场将持续动荡。当前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球需要共同配合,向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这是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扩大的首要任务。

      (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复苏迟缓。当前美欧日存在技术性衰退(即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环比负增长)的可能。各国先行经济指数和消费信心指数明显走低,预示着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从1月份的102.1回落到8月份的100.8,欧元区从1月份的98.0回落到7月份的94.0,日本从1月份的94.8回落到7月份的91.6。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87.3回落为9月份的59.8,欧元区从1月份的-12降至8月份的-19,日本从1月份的37.5回落为8月份的30.1。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的数据截止日期是金融风暴之前,10月数据和9月修订数据可能更低。

      各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预测,按PPP法汇总,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9%,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按汇率法汇总,世界银行6月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2.7%,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共识公司9月份预测增长2.9%,回落1.0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EIU)9月份预测增长2.6%,回落1.0个百分点。

      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IMF10月份预测,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1.5%,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OECD6月预测2008年OECD国家经济增长1.8%,回落0.9个百分点。

      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增速仍较快。IMF10月份预测,发展中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6.9%,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ADB)9月预测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7.5%,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三)通胀压力近期仍然存在。尽管存在缓和通胀的因素——经济放缓和需求回落,但价格粘性和初级产品滞后的传导作用,使得全球通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形势不容乐观。根据OECD6月最新预测,OECD发达国家2008年CPI上涨3.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上涨3.2%,提高0.7个百分点;欧元区上涨3.4%,提高1.3个百分点;日本上涨0.9%,提高0.8个百分点;

      IMF10月份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CPI上涨6.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09年回落到4.6 %,其中:发达国家2008年上涨3.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09年回落到2.0%;发展中国家2008年上涨9.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2009年回落到7.8%。

      共识公司9月份预测,2008年全球CPI上涨5.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美国上涨4.5%,提高1.6个百分点;欧元区上涨3.5%,提高1.4个百分点;日本上涨1.6%,提高1.6个百分点;印度上涨8.0%,提高1.6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ADB)9月预测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通胀率为7.8%,比上年高出3.5个百分点。

      (四)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需求放缓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IMF10月预测2008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9%,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ADB9月预测2008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8%,放慢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