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而市场对中国在这次风暴中将采取何种举措的议论一直不断。昨日,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上指出,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中国都有机遇抓住这次危机得以进一步发展。
人民币区域化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应抓紧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配套的完善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至少也能够成为一个周边国家的储藏手段和交换手段。
但是哈继铭提醒,中国的经济体与欧美相比还是比较小,想一步到位变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在区域内提高其地位是更为现实和稳妥的方法。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注意市场和监管的约束。
保增长更是保内需
随着美国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对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不禁产生忧虑。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次贷危机刚好给中国提了个醒,目前“保增长”的宏观策略绝不等于“保出口”。
她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短期内为应对“金融海啸”,不能依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说,为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增长的再均衡模式的改变,中国更要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因此,保内需才是治本之策。
那在高储蓄的国情之下,中国如何让储蓄转化成有效的实际需求,刺激消费呢?左小蕾认为,关键还是收入分配的改革。
中银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深表赞同,他强调提高居民消费收入,才是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启动消费,拉动投资,在总需求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长期的战略变化。
而在短期内难以提高消费率的情况下,李扬一针见血指出,要刺激经济恐怕还是在投资上。
利用好外汇储备
郑新立指出,中国要利用好1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坚定地走出去,通过并购国外的技术比较好但经济比较困难的企业,提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另外,通过购买一些资源的勘探权与开发权,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的瓶颈。此外,他提醒对于兼并海外的金融企业要小心再小心。
而经济学家华生在18日召开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论坛上也认为,目前中国的外汇资产并不是最优配置,应该进行大幅度的调动,把一部分的美元和国债转变为股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