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时事海外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廉价房与豪宅
    绝不能在最后时刻倒下
    上穿10日线才能继续反弹
    小心面对每一次反弹
    摆脱外盘影响 A股市场能走多远
    多空对决
    呈现回探后反弹之势
    经济增速放缓将抑制大盘反弹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绝不能在最后时刻倒下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俗语云:“行百里半九十”。意即:走一百里路,如果不走完最后十里路,则前功尽弃。在股市中莫名的狂喜或莫名的绝望都是令投资者前功尽弃的魔咒,去年10月是莫名的狂喜,现在则是莫名的绝望。去年A股静态估值创出历史高点71倍市盈率,而现在A股静态估值沪市是13倍市盈率,动态市盈率仅为11倍,基金经理们在6000点时满仓迎接泡沫,现在却在质疑巴菲特——抄底为时过早?

      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公开撰文称自己正在买入美国股票,并且认为美国股市在未来不会坠入深渊。近期巴菲特一直在贪婪地采购,已耗费了一半以上的现金储备,高举多头盟主的旗帜,无疑令投资者信心振奋。但与普通投资者信心振奋相反的是,部分境内外媒体和机构的观点却显得有些沮丧,路透社以“巴菲特号召遭遇冷淡回应”加以报道,境内更有媒体直接提醒投资者“别信巴菲特”。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金融危机已蔓延到欧洲,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进入衰退,中国的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偏好大幅降低。一方面是企业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折价越来越高,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股市仍然可能面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整体市场可能尚未到底。这种观点在业内相当普遍。

      行文至此,投资者应该有理由感到高兴,因为就连巴菲特都被人视作“庄托”的时候,股市已是彻底的空头市场末期了。投资者可以查阅去年9月舆论对于巴菲特放弃唾手可得的中石油尾段暴利,选择抛售时的评论,充分表明那时是疯牛末期。此规律可谓屡试不爽,在网络股泡沫最高峰的时刻,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曾以巴菲特为封面人物,标题是“巴菲特过时了吗?”这篇文章随后即被视作网络股泡沫的标志和巴菲特的胜利奖章而留在股市的历史上。在境内投资者的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去年中石油一役。

      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号召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檄文中指出:“我奉行一个简单的信号,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前的形势是恐惧正在蔓延,甚至吓住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A股市场的情况较美股相比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高盛公司奥尼尔就指出:“A股已比美股便宜,最适合长期投资者投资,因为中国经济的内需消费将旺盛。”最近空方唱衰A股市场最重要的理由是经济形势看淡,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平衡发展型过渡,部分行业看淡是有道理的,但投资者切忌忘却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国金融业是受波及影响最小的国家,至今中国境内没有出现金融企业倒闭或银行挤兑事件,唯一受影响较大的数家金融企业恰恰是看淡A股市场却根据空头药方投巨资去海外抄底金融股权的企业,结果输得从大象瘦成老鼠。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其实是极有希望的,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内需占GDP的比重居然降到了40%,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依靠提升内需比例来完成转型具备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精明的投资者可以从中揣摩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巴菲特在檄文中同时澄清了一点:“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这对A股投资者应对短期股指持续下跌的思路极有帮助,短期A股市场的筑底之路仍会有反复,但历史上A股市场调整的最大幅度,深市是74%,沪市是78%,如今A股市场的调整幅度接近71%,无论如何都已是一百里调整道路中的最后十里路了。可以不夸张地说,A股市场短期虽然仍可能下探,但下探之后出台更有力的“救市”措施的概率则比下探的概率更大,至于该不该“救市”,现在已无须争辩,全球都已达成共识。

      巴菲特最后在檄文中善意地提醒投资者:“今天,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人可能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可怕的长期资产,没有任何回报且肯定会贬值。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并加速现金贬值。”在A股股价已平均打三折的背景下,抛股的意义还有多大?撤出股市之后,钱投在其他地方可能更不安全。笔者借用巴菲特1974年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名言作为结尾:“要致富,买股票。”现在的A股市场与当时情形极其相似,巴菲特是1973年“二次创业”重返股市的,美股在1973年至1975年走出了U形走势,而巴菲特购买的首只股票华盛顿邮报也是直至1975年方才回到每股22美元的成本价并从此真正走上致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