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时事海外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国内
    商务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不变
    上海城建
    援建都江堰项目全面实施
    广交会:全球市场低迷 中国企业“危”中寻“机”
    2002年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债券付息公告
    增资成浦东利用外资主渠道
    香港三家石油公司降油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务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不变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刚
      商务部将给企业“走出去”创造合适的条件,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资料图
      有专家认为,趁发达国家资产大幅缩水之际抄底国外金融机构是误区

      ⊙本报记者 陈刚

      

      在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下,发达国家资产大幅缩水,这是不是中国企业加快海外“抄底”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对活跃的地区之一的上海浦东,对外投资目前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应作何抉择?政府政策将会或者应该怎样引导?

      10月20日到21日,由商务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和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共同主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各界官员和专家共同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之路”把脉。

      

      积极审慎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表示,国际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跨国公司普遍对经营前景比较担忧,很多公司放慢投资步伐。商务部将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对虚拟经济的投资应该特别谨慎,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策略不会改变。

      陈健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达25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且形式日益多样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显著增强。今后,商务部将给企业“走出去”创造合适的条件,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国际股权投资和跨国企业并购。他还指出,中国企业目前需要加强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而商务部将逐步建立健全全国对外投资网络服务系统,继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抄底金融机构是误区

      2000年之前,我国对外投资更多是贸易商品,2000年之后是能源开发。当前,吸引外资正进入特殊时期,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信用紧缩,资金短缺。在此情况下,发达国家资产缩水,迫切需要资金拯救。

      这为似乎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

      但是,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则提醒,有关中国到国际市场“抄底”的说法存在误区,中国在金融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是短项,没有能力接盘美国金融机构,中国1.9万亿的的外汇储备最多影响某个细分的金融市场。同时应该审视是否有能力运作一个全球化企业。

      张幼文指出,要防范政策上不适当的鼓励对外投资,避免国内各地区和企业一窝蜂涌向国际,出现恶性竞争。而现行政策和汇率在整体上鼓励出口和引进外资,需要调整。

      张幼文分析,今后“走出去”的方向,要逐步向发达国家拓展,并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形势,注意从带动产品设备出口向获得技术和制造能力转变。在国内,则要发挥金融支持力量、外汇储备优势、利用好国家内部的协调优势。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何杰明也表示,近期市场动态为中国企业创造了进一步投资的机会,但是要注意适合企业的风格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