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时事海外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期货
  • A3:货币债券
  • A4:钱沿
  • A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政策效力有待观察
    近期行情颇为关键
    关注银行股三季报业绩
    股指还会创新低吗?
    短线行情上下两难
    多空对决
    短线维持低位震荡
    振兴股市需要非常规政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振兴股市需要非常规政策
    2008年10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 琪
      ⊙阿 琪

      

      伴随着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部署出台,使得目前股市的经济背景得到确认: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积极政策的力度也史无前例,整个股市正是在这种形势严峻与强力政策相互对峙中焦灼不定。同时,在全方位“保增长”的政策方向确定后,投资者对后续货币、税收、房地产、进出口、资本市场、三农、中小企业等多方面更积极的政策有了更多的期待。从而,随着市场对政策面形成良好预期,行情在经过前期的“垂直打击”后有望转入迟缓型的修复性反弹阶段。

      

      内需经济需要股市好起来

      宏调政策全力“保增长”,经济重心极力向内需经济转移,这对上至宏观管理者,下至普通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新命题:我国早已过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道而驶阶段,两者之间的兴衰关系已经密不可分,提振内需经济,股市不好怎么行?提振内需经济的手段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投资规模,二是刺激内需消费。加大投资规模的前提是增大融资规模与拓展融资渠道,这除了放松货币控制和增加信贷规模之外,股市的直接融资渠道是否畅通也是至为关键的。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因为股市的极度低迷与积重难返,新股上市不久就破发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包括6月份就已过会的中国建筑在内34家已过会公司IPO已基本搁浅。在07年以来明确了增发价格但尚未实施增发的178家公司中,有158家公司的股价已经跌破了既定增发价,“破发率”达到了惊人的89%,导致许多公司被迫放弃增发计划。显然,股市好不起来,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可能畅通。并且还会造成“不能融资就减持大小非套现”来反向压制股市的恶性循环,形成虚拟资本转化不了实体资本,导致两者双输的局面。

      在今年6月底行情跌到3000点附近的时候,某著名国际投行曾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作了测算,结果显示,A股在3000点时50%的跌幅使投资者损失了相当于年收入76%的名义财富,直接降低了城镇居民消费2.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全国居民消费增长率1个百分点,并造成GDP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受影响程度最大的前10个行业均是带有消费特性的行业。并且,在股市投资中财富被折损的是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目前行情水平已跌至2000点附近,从3000点再到2000点,对以上数据的进一步折算不是一个减数效应,而应是一个乘数效应。与此相对应的是,在“6124点一周年”之际,两市流通市值被增发了10万亿,假如其中有30%能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与购买力,就能超过2007年GDP的同比增长额。显然,若要提振内需经济,股市不好是万万不行的。

      需要更有效政策来恢复股市活力

      要让股市好起来,不卸除市场“大小非”的压力又怎么行?在行情处于2000点附近被显著低估的时候,“大小非”可以不抛,如果行情涨到3000点或者更高,在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不乐观的预期下,“大小非”必然会抛,且越涨抛售的力度越大。如此,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又如何能得到逆转,行情仅靠自身能量,或者靠一些无关痛痒的利好又如何能涨得起来?显然,在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演变为经济危机之际,在我国经济重心向内需经济转移之际,十分有必要在当前的非常时期通过更有效、更直接、更有力的非常规政策来恢复股市的活力,恢复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恢复股市的财富效应,从而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作为提振内需经济的重要手段。

      应该说,目前时期,政策面提振经济与稳定资本市场的意图是明确的,但管理层向市场表达的决心似乎还不够,使行情始终处于“管理层决心和投资者信心博弈”的徘徊阶段。实际上,假如计划半年内将要降息4次,若把4次降息累计在目前非常时期一次性降掉,其带来的市场反应与提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与其市场被“大小非”压制得融资功能丧失,导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输,不如尽快引入优先股来革新新股发行制度,从而消除市场“新非股”的枷锁,这既能避免双输局面,又能向市场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何乐而不为!世上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在于是否有决心去做,并且,方法是否有针对性。

      

      行情在低区域震荡中分化

      在三季度经济与公司盈利数据披露完毕后,市场中大多数专业机构与投资者必然会调降增长预期,从而使行情继续处于“预期悲观,政策乐观”的交错状态。目前行情的基本面状况是,按照2008年的盈利预期,行情已经比较充分地消化了之前的风险恐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目前沪深300指数静态市盈率为13倍,2008年一致性预期市盈率为12.58倍)。然而,对于2009年的经济数据与公司盈利增长数据的预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市场还需要对之前的预期进行不断的修整。

      因此,目前行情的基本格局是:估值风险已释放对应着盈利增长驱动力的消失;积极的政策对应着“大小非”的压力。行情在保持相对平稳态势下进行重心缓慢提升的趋势仍将继续,并且,行情结构将在低位反复震荡中进一步走向分化。投资机会在基本消费、医药、基础设施等抗周期的防御性品种,投资风险主要产生在景气度丧失的周期性品种。此外,在政策的多发期,政策的变化给金融、房地产、能源、基建、农业等带来诸多事件性交易机会;行情的反复也能带来许多技术性的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