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篇 持有避险货币最安全
⊙本报记者 涂艳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加之人民币在美元和澳元等主要货币面前坚挺的表现,现在出国留学明显廉价很多。对于有成员申请国外高中或者大学的家庭来说,手中的外汇资产肯定以存款、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等较高流动性的方式存在。而经历了近几个月来的“货币战争”,不少人在感觉出国便宜的同时也感觉手中的外币贬值不少。
手中持有美元的家庭可以考虑继续持有。因为,在经济动荡的时候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可以承担避险货币保值的职能。某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和中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需要在经济危机影响消除之前保持美元币值的稳定,而作为有美元持币需求的人来说没有换成人民币的必要。而持有非美货币的投资者则需要尽早换汇或套汇,加之现在各国纷纷携手降息,在此时选择一些强势、高息货币持有是上佳选择。
另外,对于在中短期有用汇需求的家庭或个人,银行理财专家建议,将手中的资产换成高息强势货币之后,可以考虑购买流动性强、周期短的银行理财产品来提高收益率。在此次降息之后,银行近期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投资周期也适时减短了。“现在我们行的外币产品都只有美元、港币、澳元和欧元四个品种,委托管理期间也多为3个月至6个月的,和以前发行的1年甚至2年期的产品流动性增强很多。”中行上海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团队副主管罗女士告诉记者。
由于外汇理财产品分为结构性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结构性产品一般挂钩汇率、利率、商品指数等,而单向挂钩产品必然冒有很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故理财专家提示,如果一定要选择结构性产品也要以保本设计为前提,而如果需要更加稳健则可以更多地考虑投资到货币或债券市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而对于外汇实盘操作和外汇期权交易则适合更加专业的人士,想进行外汇保值的投资者尽量避开这些投资工具。
企业篇 外汇保值靠自己
⊙徐智龙
国际汇价的波动近期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麻烦,可以说外汇保值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而运用失误则可能损失惨重。
欧元、黄金与原油近两年是国际投行多头的主要头寸。欧元从2007年底的1.4左右升到2008年5月的1.5以上,7月中旬即期汇价摸高至1.60位置,在国内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的鼓动下,许多大型企业参与到欧元的保值计划之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时候是4-5月份。随着欧元一路高歌猛进,客观地说,这些保值计划在6-7月份确实给企业带来稳定成本的作用。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各国需求疲软,原油暴跌,欧洲金融市场也随之大幅动荡,欧元转而沦为国际投行做空的对象。
大型企业普遍采用购汇保值,而本次欧元下跌,企业锁定价比当期汇价高出少则10%,多则达15%,在产品价格集体暴跌情况下,企业面临着双重损失。
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首先,企业在决定做外汇保值之前,没有详细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完全依赖于银行推介业务中所提及的信息,并对保值工具的盈亏计算方式不甚了了。而外资银行在推荐其结构性保值工具中,往往夸大了收益,而对风险往往只字不提,而企业也缺乏对其风险的研判能力。在大趋势的威逼下,企业一般草率地与银行签订协议。
其次,企业缺乏对自身风险与损失的承受能力的衡量,且很少有动态保值与止损扭亏的意识。在保值的时候,企业往往想像保值是万能的,认为锁定了成本,后续的涨跌与企业无关,导致近期做多欧元而看空美元的企业利润损失非常显著。
再次,银行的短期经济目标使得银行在推销保值工具中,往往采用诱骗性的营销模式,而监管层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初期又没有相关的法规、制度来加以约束。业内人士了解到,中资银行完成一单业务,一般选择在外汇市场将头寸对冲,稳赚150-200点(一般行规)的收益。收益实现之后,银行对客户账户的盈亏管理漠不关心。
对于有外汇保值需求的企业来讲,练好内功,做好外汇保值应有的准备工作才是首要。在我国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的初期,首先靠自己,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发展自己的研究人员甚至团队是关键。其次,监管层通过建章立制,要求银行在向企业推介业务中,须向企业书面说明外汇保值可能面临的风险,要求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止损点位,应定期向保值企业提供回访等服务。最后,银行也要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提升公司理财服务质量。平衡好借贷部门与中间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制止个别部门“杀鸡取卵”的做法。(作者系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从事金融衍生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