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政策面刺激经济的利好频出,但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下行趋势加重了市场的担忧,同时周边市场的动荡打击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在市场此起彼伏的抛压下,沪指最低下探至1825点,前期三大利好形成的政策底显得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周五亚洲股市普遍暴跌而A股市场跌势相对缓和的背景下,下周A股市场能否坚挺令人担忧。
周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9.0%,为4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如果全年仍低于10%,那将是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鉴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仍在持续,经济前景确实不容乐观。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市场上的一些悲观预期开始兑现。据统计,截至目前,两市已公布三季度业绩的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已出现同比下降,全年的业绩表现将更不乐观,这说明经济滑坡现象已经在实体经济中的强势群体——上市公司中显现,这令本已经不起风雨的市场信心再受打击。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近期接连出台了降息、降税、增加补贴等一系列振兴经济的积极政策来保证国民经济、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本周又推出了上调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财政货币政策联手支持住房消费等措施,不过市场的反应却较为冷淡,资金借利好出逃的迹象十分明显,纺织、地产板块均出现了“见光死”的走势,在利好公布的次日都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品种,这和前期的券商、农业板块的表现如出一辙。应该说,这些利好对刺激经济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否在较短的时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利好反映到上市公司业绩上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本周初,中信泰富事件的杀伤力值得关注。该公司因一笔涉及澳元的期权合约,造成近150亿元的巨额亏损,超过60%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由于人们担心其他有可能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出现类似的情况,而避之犹恐不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因持有澳元等外币将出现汇兑损失,H股、A股同时暴跌,受其影响,可能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港股及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抛售,而香港本月已有近50家港企申请清盘的消息,更让人们似乎看到了经济危机的前兆。虽然在经历了前半周的暴跌之后,欧美股市的跌幅有所收敛,但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证券市场的跌幅则更为巨大。而这种骨牌效应究竟会否进一步累及A股市场,看来已经是当前市场中最令人关心的话题。应该说,下周A股市场的前期政策底将面临较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