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时事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圆桌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广告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私募
  • B7:基金·海外
  • B8:基金·专版
  • B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8 10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专版
    合规经营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合规经营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8年10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婧妤 李剑锋
      中金公司

      推进业务创新需合规经营防范风险

      ⊙本报报道组

      

      作为推进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排头兵”之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业务创新过程中更需要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认为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控制和管理,是稳妥开展创新业务的关键。

      中金公司认为,合规管理不仅仅是履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能,更重要的是须履行预防的职能。合规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它还服务于公司治理,包括制定、实施公司治理制度并监督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目前中金公司合规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和更新合规政策;提供合规培训、进行法律研究;提供合规咨询意见、制定合规工作方案;进行合规监督和检查;调查和处理业务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规行为等。在操作层面,公司合规管理职责按照业务线、功能和地域的组合全方位落实和执行。

      中金公司表示,证券公司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制度需具备几个重要因素:第一,证券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必须充分意识到合规对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给合规部门提供充分支持;第二,要建立全员合规的企业文化;第三,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时,管理层要注重引导将合规管理制度化;第四,避免将合规管理设置成单纯的监督角色,要培育业务部门与合规管理部门之间的自觉互动。

      “开展创新业务,在可能为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证券公司面临潜在的风险。”由此,中金公司认为,在推进业务创新时,一方面要发挥合规管理在创新过程中的内控作用,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控制和管理,保证创新业务稳妥开展;一方面要加强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提早介入,并将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创新业务的全过程。

      根据中金公司的经验,开展创新业务时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操作风险,因此,应建立全公司范围的交易体系,使得公司内各部门能够把精力集中到业务发展、决策制定和交易监控上,避免由于不同部门各自开发系统造成巨大额外成本的风控真空。

      另外,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新业务的开展进行持续性风险监控和评估,向证券公司管理层定期提供风险评估报告,确保新产品、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有效风险控制。

      中金公司还提到,从这次全球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看,证券公司要稳妥开展创新业务,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业务创新慎用高杠杆。如果必须利用杠杆,则应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以承担可预计的风险,并保证较高的决策准确性。

      同时,从市场的系统安全出发,监管机构可以明确限制创新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的上限比例,同时研究市场变化对创新业务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及时应对、防范危机于未然。

      光大证券

      坚持合规稳健理念 扩大市场影响力

      ⊙本报报道组

      

      自成立以来,“规范经营、稳健发展”就始终是光大证券的坚持,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光大证券实现了健康、平稳、协调的发展。近年来,公司围绕监管部门部署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综合治理、第三方存管、账户规范等工作,公司管理水平和市场影响力正不断提高。

      近年来,光大证券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各项业务呈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净资产102亿元,净资本90亿元,净资本比率88%,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各项财务和风险控制指标不断优化。

      围绕三年战略规划的既定目标,光大证券完善治理结构,积极推动上市进程,目前已通过IPO审核,正等待股票发行上市;抓住市场机遇优化网点布局,获取规模效益;同时抢抓创新先机,改善收入结构;此外,公司借助分类监管契机,树立“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市场形象,已晋升为A类AA级券商。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光大证券扎实稳健的经营作风,近年来,第三方存管和账户规范工作在提升光大证券规范发展能力上起到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据光大证券介绍,公司于2007年8月25日全面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多银行第三方存管,实现分支机构上线比例100%,上线客户数量123万户,上线客户资金325亿元,有效客户上线比例100%,上线存管银行15家。

      “三方存管”工作中,公司管理层首先在战略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实施工作化被动为主动,期间公司积极推动多银行第三方存管模式的实施,还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进实施工作机制和措施,包括公司统一培训与营业部自行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分片区对口督导机制和日清日结机制、定期互动沟通机制、客户批量迁移与逐户签约相结合的上线机制、与存管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的多层次沟通机制等。

      在账户规范工作方面,光大证券启动较早,在2004年就初步建立了账户资料检查和评级机制,2006年全面启动账户资料整理登记,有序推进账户规范工作。工作中,光大证券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技术保障,将账户清理规范工作与业务开展紧密结合,同时对账户规范长效管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从效果上看,公司累计注销和规范了不合格证券账户237758户和不合格资金账户142585户,不合格证券账户从期初的239801户,降至今年9月末的2043户,后者仅为期初数的0.85%,同时,光大证券不合格资金账户数也大幅削减。

      光大证券表示,第三方存管和账户规范工作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在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提高市场透明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

      在公司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上述两项工作的措施上,光大证券提出,将强化第三方存管安全运营,健全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第三方存管体系,加强客户资金安全监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第三方存管业务运行。同时,重视账户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客户分类管理,培养核心客户群,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和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系统建设上着力推进中后台运行体系的优化和重构。

      长江证券

      坚持走规范经营之路 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本报报道组

      

      作为一家伴随中国证券市场一同成长起来的证券公司,长江证券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由萌发到逐步规范的过程,也在坎坷和波折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回顾过去,长江证券深深感到,公司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奉并坚持了“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稳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

      证券公司是通过经营和管理风险来获得发展的,而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是把规范经营的理念深深植入业务发展的全过程。长江证券在经营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规范经营:

      第一,坚持“主业为主”的原则。基于对证券公司本质的认识,经过几年的摸索,公司在1995年底确定了“主业为主”的业务发展思路,坚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踏踏实实地发展投行、经纪等主营业务,确保了公司资产质量的优良,确立了公司在业内的良好口碑。这也使得公司顺利完成了多次增资扩股,日益增强的资本实力为公司抵御各种风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奉行合规经营的理念。为了确保公司所有业务环节都在合规的框架之内,公司于2003年聘请普华永道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对公司的内控体系进行了梳理和重新设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由岗位自控、部门互控和公司监控三道防线组成的风险控制体系,实现了“四分离”和“三覆盖”,即财务、IT、业务、清算四个环节完全分离,互相独立;内部控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完全覆盖,不留盲点。

      第三,遵循稳健发展的方略。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公司都严格控制风险较大的业务种类的规模,并努力降低其在公司整体收入中的比例。多年来,公司在资产管理、国债回购、证券投资等业务领域均未出现重大的损失,保持了业务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在此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和探索。长江证券相信,通过近几年的行业综合治理,我们已经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破除制度性障碍的同时,积累了应对各种挑战的经验和能力,只要我们继续牢固树立合规才能创造价值,合规才能持久发展的行业理念,继续努力建立和完善各项基础性的制度,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国的证券行业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新的考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海通证券

      推进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

      ⊙本报报道组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海通证券在经历了券商综合治理和公司的“二次创业”后于2007年7月上市。作为公众公司,海通证券切身感受到,要打造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须推进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

      海通证券认为,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与合规管理,是夯实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操作上,要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框架,保障法人治理的有效运行;建立科学的授权体系,确保“三会一层”问责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还应强化合规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保障合规总监独立履职。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通证券还认识到建立以信息真实透明为目标的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的十字原则,没有出现信息披露“打补丁”、早报、漏报、迟报等现象。

      公司还在强化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意识和自觉性上下功夫,同时努力强化诚信品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一方面通过及时的信息披露消除外界的传闻;一方面在董、监、高和信息披露人员中落实高度的自律和保密意识,坚持规范的信息披露,有效防止了公司股价异动和内幕交易,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在探索有效的法人治理过程中,海通证券也形成了公司自身的治理特色,主要包括:

      第一,以制度规范公司治理各层次的有效运行,公司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三个议事规则、八个工作细则和两个管理办法,使相关的程序和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第二,强化执行力,建立董事、监事意见反馈落实制度;公司在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和监事会会议结束后,即将董事、监事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提交给公司经营层进行逐项落实,并在下次会议上报告实施情况。

      第三,培育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公司与第一大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上的“五分开”,保证了公司的独立性,公司董事会规范、专业、诚信,决策科学,股东、董事、监事和经营管理层都自觉规范行为,按相关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四,强化专业服务,打造诚信专业的信息披露服务团队;在信息披露上抓细节,尤其是披露的及时性,格式的规范化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对投资者给予尊重,耐心、热心地互动和专业的服务。

      第五,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除帮困扶贫助学和向特奥会捐款外,在今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累计为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近3000万元。

      此外,海通证券还提到,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其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导致内部人控制引发的。

      对于国内券商来说,应当吸取的教训包括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和考核职能,防止内部人控制;加强战略决策与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公司创新发展加强市值管理;同时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和非财务溢价,此外,还应建立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国信证券

      实施“一二三四”战略 打造特色经营模式

      大同证券

      找准定位 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本报报道组

      

      大同证券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证券公司之一,自成立至今已有20多岁,虽然属于中小规模券商,但公司历经几轮牛熊循环,始终走得扎实稳健,1995年至2007年的十多年间,大同证券股东投资回报率一直位居行业前列。

      大同证券注册资本1亿元,现有10家营业部和11家服务部,大部分分布于山西省和国内二、三线城市。

      就是这样一家中小规模券商,在2006年和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位居全国106家证券公司的第20位和第13位,位居行业前列;即使在市场最低迷时期,公司各项风险控制监管指标都远远高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预警标准。

      大同证券表示,公司之所以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跟公司采取“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始终坚持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战略思路密不可分。

      “作为地方券商,不能盲目求大求全,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同证券表示,公司在1999年就初步形成了“做精做好经纪业务”的战略选择思路,没有跟随“通过增资扩股迅速扩充企业规模并涉足所有业务”的行业主流发展模式。经历了证券市场的一轮牛熊市更替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洗礼,公司逐步清晰了“做精做好经纪业务”的核心战略思想。

      大同证券认为,中国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多层次的投资者结构以及证券业务的专业化分工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证券业今后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应该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和中小规模的地域性的专业化证券公司共同存在的格局。

      同时行业发展也打破了原来券商“唯大是优”的发展思路,为资产质量好、经营规范的中小券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由此,大同证券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证券公司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固然重要,但战略的执行更为关键。首先,企业资本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一定要与自身驾驭资本和风险控制的能力相匹配,并始终坚持,当企业还未找到适合自身运营能力的新的盈利点时,盲目的资本扩张带来的经营压力往往会促使经营者冒险涉足不擅长、不熟悉的高风险领域。

      其次,企业经营方向的把握和决策一定要冷静分析,审时度势,避免盲从,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决策比市场“快半步”,从而更好地捕捉和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

      再者,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一定要注重积累和成本控制,大同证券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比别人活得好,要比别人活得长”的持续发展理念,正是依托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始终的多方面积累和低成本运营,公司才增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大同证券表示,通过多年来对企业发展战略所作的实践和尝试,公司深有体会,作为中小券商,在这个特殊的行业里,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一定要抵御市场诱惑,杜绝贪大求全,找准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一以贯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