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圆桌
  • B4:产业·公司
  • B5:中国融资
  • B6:金融研究
  • B7:人物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8 10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中国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中国融资
    经济型酒店扩张放缓
    行业最佳抄底机会尚未到来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
    朝统一、规范方向迈进
    一周
    浙交所牵头
    沪浙深11家创投机构组建投资联盟
    上海日立家用电器35%股权挂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型酒店扩张放缓行业最佳抄底机会尚未到来
    2008年10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索佩敏
      回首去年,风险投资疯狂拿项目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些不断升高的PE和PB收购价,憧憬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上市回报,不少行业估值被抬上了巅峰。如今,一切已从巅峰陨落。那些从巅峰滑落的热点行业,如今怎么样?从今日起,本报《中国融资》版将就此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索佩敏

      

      从被誉为神话般的赚钱机器、各路资本疯狂涌入,到如家季报首亏引发行业“泡沫过大”的恐慌,再到最近金融市场进入萧条而导致行业扩张艰难,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在近两三年内屡次经历起伏。而面对近期酒店市场因宏观经济疲软而景气度下降,以及资本市场因为金融危机而导致资本流动性下降,有业内人士认为尚在国内起步不久的经济型酒店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坚守在行业里的经济型酒店业者,还是始终在幕后积极推动其扩张的风投、私募,此时都应该更加冷静地审视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

      

      经济下滑影响待考

      “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有威胁也有机遇。”7天连锁酒店CEO郑南雁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如此评价。7天连锁酒店刚刚在10月16日宣布第三轮融资已经顺利完成,由英联投资、华平基金联手投资6500万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今天,顺利融到资的“7天”在业内被认为是“幸运者”。

      郑南雁指出,从成本上来说,由于宏观经济放缓,之前持续上涨的物业价格开始逐步回落,由此将会降低经济型酒店行业的一大重要成本。而从收入方面来看,经济不景气肯定会令总体住酒店的客人减少,但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出行预算减少,可能会令那些原本选择住3-4星级酒店的客人转而住经济型酒店。“目前还很难判断这些变化对于行业究竟是好还是坏,关键要看哪个因素的影响更大。”

      锦江之星总裁徐祖荣坦言,锦江之星已经开始感觉到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以出租率为例,今年整体出租率较去年同期大概下降了10%左右。“上半年开始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倒闭或经营困难,市场上的商务出行活动也减少了,而人们旅游消费也有所减少,这些都对入住率会有影响。”

      如家CEO孙坚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则指出,今年1-9月份因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压缩了人们的出行,因此10月份出现了一轮报复性行情。但是,这究竟是因为前9个月的回补,还是确实证明行业未受经济影响,目前还很难判断。他预测,受到市场需求影响,明年上半年的行业景气度会相对保守,但随着政府各项刺激内需利好政策正面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明年三季度行业景气度会逐渐回暖。

      

      扩张速度或将放缓

      尽管经济型酒店在运营层面可能还未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冲击,但在资本层面,其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型酒店是一个需要资本推动的行业。”郑南雁坦言,“如果没有最新的这一轮融资,‘7天’只能靠自有资金来支持开店,那样就不得不减慢扩张速度。”

      在如家的上市效应以及各路资本的推动下,“做大规模-盈利-上市”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理想模板,为此,国内市场也在过去2-3年内经历了一轮高速扩张期。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近期公布的2008全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10月景气指数,目前全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规模指数达到4135.06点,较2005年12月的基准1000点上涨超过300%。该网站CEO胡升阳对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国际资本对于行业的投资越来越谨慎,资本市场不景气让很多公司的上市计划也延后,那些前期快速扩张而目前后续资金难以跟上的企业,以及一些区域性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后续资金难以到位,肯定会影响到扩张的速度,而那些区域性的企业,由于客源无法共享,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也比较困难。”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目前手头持有较充裕现金的企业,对于短期内的扩张也更加审慎。郑南雁表示,由于资本市场疲软,目前“7天”的上市计划暂时没有时间表。他指出,“7天”的所有上市前期工作都已完成,但现在的市场情况显然不利于公司上市,因此,无论是投资方还是“7天”本身都会看清楚市场的情况以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上市。与此同时,现在的市场环境让“7天”不会快速将此次融资用于扩张,随后再去寻找新的资金,而是会适当调低发展速度。“7天”今年的新开店数量在220-230家左右,预计2009年将在250家左右。“虽然新开店绝对数量在增加,但是增幅实际上是放缓了。”

      如家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目前拥有417家开业酒店。对此,孙坚表示,2009年如家将会继续200家左右的开店速度,但是将会适当提高特性加盟的比例。“7天”也将采取类似的策略。锦江之星总裁徐祖荣也表示,锦江之星在2009年会“适当保持一定速度,同时掌握节奏”。目前集团也正在考虑是否需要调低2009年的发展目标。

      

      抄底时机尚未到来

      尽管目前的市场环境令经济型酒店企业的估值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对于投资和并购都持谨慎态度。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还未到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最佳“抄底”时机。

      “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具体的项目。”汇丰科技创业(亚洲)有限公司董事及中国区首席代表梁英杰如此表示。他认为目前该行业的竞争依然处于非常激烈的状态,一些大型品牌在前两年VC、PE的推动下快速扩张,一些中小品牌也不断涌现。而目前的大环境对于旅游业等消费行业将会有较大的冲击,因此,目前并不能说已经到了抄底这一行业的最好时机。

      胡升阳也认为,抄底行业需要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这一行业不会消亡,二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感到生存压力。”他指出,从长期来看,经济型酒店仍然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也会受惠于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但是目前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其实还未感到生存艰难。

      一直对于国内经济型酒店并购持积极态度的两大龙头企业——如家和锦江之星,尽管都在近两年通过资本市场成功融资,但持币待购的他们也开始对于并购更加谨慎。孙坚表示,这个行业在去年的估值和今年相差很大,但是市场永远是买涨不买跌。尽管由于很多企业急于脱手,现在市场上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企业,但想投资、想并购的企业会“更苛刻、更谨慎”。此前孙坚曾表示,门店规模在100家左右的、租赁和经营状况可以接受的品牌,或者是与如家有着明显差异化产品的品牌,可能会成为如家考虑收购的对象。而徐祖荣则表示,“有机会我们会考虑收购,但要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