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专 版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衍生品投资失利“折射”房企资金压力大
    耐克公司否认将从中国撤资
    南航出资100亿
    获辽宁机场集团40%股权
    潘石屹:看不懂衍生品所以不碰
    缩水2.385亿
    联想控股挂牌转让石药集团
    阿里巴巴
    停止在百度投放广告
    难逃弱市窘境 日系汽车三巨头盈利齐降
    安徽举办风险投资论坛
    观望6至9个月 外资基金静候楼市新政效果
    规模近70亿 中信牵头设最大房地产信托基金
    广东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衍生品投资失利“折射”房企资金压力大
    2008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和裕
      ⊙本报记者 李和裕

      

      冲击全球的金融海啸又“衍生”出一场衍生品风暴。在香港,近期不断有大型企业因衍生品投资失利而巨亏的消息传来,牵涉其中的房地产公司不在少数,如昨日曝出可能因股份掉期损失高达19.5亿港元的碧桂园。在业内看来,其背后折射出房企资金压力大、甘愿冒险融资的心态。

      昨日,碧桂园(02007.HK)股价收于1.17港元,下跌1.68%,当日股价震动幅度超过10%。因股份掉期抵押问题受到关注的碧桂园表示,其控股股东现在总持股量为96.72亿股,占其已发行总股本的59.21%,而其中95.22亿股没有任何抵押,其控股股东正在办理从相关银行及机构提取这95.22亿股的手续,以便自行保管这些股票。

      此前,碧桂园表示,其在股份掉期有效期内已提供2.5亿美元(相等于19.5亿港元)的抵押品,而就股份掉期而言,由于股价下跌而产生的最大损失将不会超过这笔抵押品的价值。碧桂园认为,在2013年2月的终止日期前,股份掉期在股价波动下出现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会对其现金流或正常营运构成影响。碧桂园强调,除股份掉期外,其没有订立任何其他衍生合约。

      事实上,自碧桂园透露与美林签订了股份掉期协议后,业内就开始议论碧桂园似乎在“赌博”。碧桂园的这份股份掉期协议源于今年2月,其宣布在新加坡发行可转债融资,集资38.99亿港元,随后便将这次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为抵押品与美林签订股份掉期协议。根据协议,如果最终价格高于锁定价格,碧桂园将向美林收取款项;如果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则碧桂园向美林支付款项。有评论称,玩股份掉期就是一场“对赌”。

      并且,在碧桂园今年8月公布上半年业绩时,已经透露公司业绩因这次衍生品投资失利而下滑。业内计算,按今年6月30日收盘价做出公允值调整后,碧桂园的账面损失当时就达到4.428亿港元。

      “其实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掉期交易多是被视作避险工具的,而且除非股价跌到零,碧桂园才会亏掉全部的19.5亿港元。但是也有不少分析师认为碧桂园这次对自己股价过于自信、融资成本过高、风险过大。”有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然,这与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房企普遍面临资金链压力也不无关系,所以上市公司才瞄上衍生品投资。哪怕像碧桂园那样当时刚完成债券融资,不算缺钱,但也想通过一些‘灵活的财务安排’获得更大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