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半年之前,每位投资者、每位专业策略分析师、诸多“首席经济学家”乃至许多“海归”对A股行情都有各自的“底”,当时,最悲观的“海归”发表了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A股市场底部为2500点。然而,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之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心里都没了底,反映在A股行情中,周边股市上涨的时候懒得涨,周边股市下跌的时候跌得快。
市场整体心里没了底的根源在于: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四处蔓延带来的心理冲击足以摧垮投资者正常情绪和理性思维,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市场估值体系全面崩塌。具体表现在:一、当负面消息天天有、危机苗头处处在的情况出现后,投资者心理面临着危机的巨大冲击,一般人难以抗衡。这个时候,投资者会追求更高的安全边际,在全球市场动荡与共振时,各类投资者每天都在提高与修改投资的安全边际,从而导致市场的估值重心与估值标准随着安全边际的提升逐日下移。当市场估值标准天天在改变的时候,实际上也意味着市场已不存在估值标准,没有了认识行情的标杆,投资者、分析者的心里自然没了底;二、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演变到现在,地球上原有的各类资本盈利模式与交易规则几乎全告破产,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全球金融秩序与规则的再造,全球经济与贸易秩序也将重新梳理。能源与资源品等上游行业景气度的回落,结合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必然会引发所有行业景气度的重构,原先市场的估值体系已全面失效,需要整体重构。旧的标准已失效,新的标准尚未建立,投资者与分析者的心里自然没了底;三、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滑坡才刚刚开始,本次金融危机的毁坏到底有多大?全球经济滑坡的周期有多长?滑落的幅度是多少?恐怕“把地球上几万个分析师的脑袋加起来”也难以弄清楚。因此,专业分析者与专业投资者处于迷茫中,目前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专业性投资策略报告中“可能”两字出现的频率前所未有,各类专业机构对预测数据修改的频率前所未有,各个行业的分析师纷纷采取以数量来取代质量的策略——行业报告、公司研究报告推出的数量非常多,但内容大多是“白开水一杯”,参考意义大降。专业分析者与专业投资者缺乏明确的预期,心里自然没了底;四、因大小非不断解禁的缘故,A股市场的供需关系已严重失衡,市场估值折价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市场已经被大小非压制得疲软不堪,但大小非解禁流通的大头还在后头,到底给予多少折价比例是合适的?此外,A股市场从股权分置时代到全流通时代面临着整体估值体系的再造,目前全流通趋势下的市场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适合全流通市场的新估值体系尚未建立。没有了折价标准,投资者、分析者对行情自然心里没了底。
“心里没底”造成的现象是,原先投资者与分析者大多采用市盈率作为估值工具,市盈率估值工具失灵后,转而采用市净率作为新的估值工具,但现在“破净”的股票接二连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远洋的H股居然出现不足1倍市盈率的现象(10月27日最低价2.57港元/股,折合人民币2.27元/股。中金公司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2.69港元/股,折合人民币2.36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0.96倍)。“心里没底”形成的另一个现象是“利好越多,行情越跌”,进而导致市场越发心里没底。尽管如此,目前市场仍在期待通过政策面更有实效的举措来让市场“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