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以来,全球铜、铝、锌、镍、钢铁等金属行情连续暴跌,到10月下旬,与年内最高价位相比,价格几乎普遍“腰斩”,个别钢材品种已经逼近历史低位。必须承认,经过此轮行情暴跌,金属很大一部分价格泡沫相继释出,下一阶段继续跌落的空间已经不大,有可能震荡筑底,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价格就一定会出现全面反转。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全球金属行情将继续弱势运行,短期内难以稳定回升,也就是说,进入全面上升通道的条件还不具备。对此,不宜过于乐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金属消费的旺盛增长,能够抵消世界金属需求疲软所带来的影响,其实不然。世界经济转向衰退,消费需求明显减弱,对于中国金属需求也会产生很大冲击。早在此次金融海啸暴发以前,中国各类金属的消费需求就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包括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两个方面。因此,一直拉动全球金属需求增长的中国因素也转向了利空。
从出口需求来看。据海关统计,2008年1-9月份累计,全国钢材、钢坯、铜、铅、锌、锡等金属材料及机床、金属紧固件、不锈钢器具、空调、缝纫机等耗用金属产品都比去年同期下降,高的降幅超过50%;汽车、集装箱、摩托车等进入下半年后也出现了同比下降;铝材出口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幅比去年同期也有很大回落。预计随着世界经济减速的加快,中国金属材料及制品出口所经受的冲击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国内住宅、汽车、家用电器和一些机电产品等消耗金属较多的产品,销售仍然不太理想。比如9月份北京房地产投资首次出现了名义增长率的下降;9月份全国汽车销售尽管环比增加,但同比仍为下降;内燃机、电动机、机床等机械设备和家用电器产量同比继续下降,或者是增长水平明显回落。受其影响,一些金属生产企业被迫减少产量。据统计,今年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9.1%,钢材产量同比下降5.5%,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回落到9.7%,比去年同期减缓了13.8个百分点。其中铜产量减缓了19.3个百分点,铝产量增速减缓了29.8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速减缓了9.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加工材中,铜材产量增速减缓了18.1个百分点,铝材产量增速减缓了26.8个百分点。预计4季度减产企业进一步增多。
中国金属加工出口水平的减速,直接导致了重要金属进口量的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累计,全国历来进口最多的三大金属产品中,钢材、铜及铜材、铝及铝材的进口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同比下降。有关资料(Macquarie数据)显示,过去七年以来,全球金属需求增量的60%以上份额来自中国,其中锌需求增量的87%、镍需求增量的79%、铝需求增量的60%及钢铁需求增量的59%均来自中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材料进口国和消费国(间接消费),其金属进口量的减少,无疑加剧了世界范围内金属产品的过剩局面,加大了国际市场金属材料的沽售压力。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改变,但世界范围内主要金属市场的基本面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前段时期供求关系偏紧,转向了现阶段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世界性金属需求疲软,至今并未见到真正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求也受到很大冲击,何来价格上涨动力?因此,全球金属产品中期行情只能弱势运行。即使因为某种短期因素推动价格回升,由于缺乏需求重回旺盛的坚实基础,反弹过后还要跌落,甚至是更大幅度跌落,比如美国救市方案出台后全球股市继续探底。
如上所述,全球性金属需求不足,逼迫世界金属企业减产。金属企业的普遍减产又会引起世界性的矿石、废金属、焦炭、物流需求量下降,从而导致金属生产成本的整体降低。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国际市场矿石、焦炭、海运费用也都发生了下降,其跌落幅度甚至超过了金属的跌落幅度。预计随着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逐步显现,金属制品需求继续减弱,更多的金属企业减产,矿石、废金属、焦炭等冶炼材料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减少。需求不足情况下销售价格贴近成本运行的特点,就使得降低的成本为价格进一步向下调整开辟了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