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家和
第二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已经落幕,主办方在总结的同时,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三届的策划。记者采访了艺术节的总策划周英姿女士。
“城市风景”是一个好话题
周英姿说,今年的电子艺术节主题是“城市风景”,把中国这个转型社会中新的城市和传统的风景联系在一起,是两者的混合,使话题有了足够的空间。艺术节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板块:浦东的叫“呼吸”;杨浦的是“微波”;徐汇的则是“剪影”。每一块的内容,都希望与当地的城市空间,乃至城市的发展脉络产生有机的联系。
她强调,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公共艺术活动,艺术节不做重复的东西。因此她本人特别看重杨浦的板块。在创智天地做的青年新媒体艺术家的大型展览,在60件作品中选了20件参展作品。展览在培养未来的艺术市场的创作者。
金融危机下的钱得来不易
她透露,今年的块面与去年不一样,这与钱有关,在金融危机下拿到的钱,不容易。电子艺术节是政府牵头的大型活动。一方面拿出现金,另一方面是资源支持,如科技馆等场地,渠道较多。此外,各区政府都在自己的文化基金中拨款。
她表示,目前电子艺术节主要还是靠赞助。如杨浦的创智天地,是瑞安集团的项目。瑞安作为社区发展商,希望在这里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因此对这里的展览提供资金,帮助年轻艺术家做展览。这是优质的合作模式。另外,三星电器提供显示器、电视屏幕,相当于100万元现金支出。还有掌握徐家汇大型LED屏幕的郁金香,在那些大屏幕上对作品作各种传播。在业务合作伙伴中,也包括高等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等。国外的合作,则有荷兰的V2等。
以“林茨”为榜样
她还透露,上海电子艺术节与奥地利的林茨电子艺术节模式比较相似。但“林茨”的钱都是由政府支持,还有自己的美术馆、实验室,还有全球性的学术委员会。上海电子艺术节的下一步,将是开设奖项,成立学术委员会,建立策展人机制。还在设想开办新媒体艺术的博览会,通过博览会,让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成形。
由于上海电子艺术节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周英姿呼吁在中国的中外金融机构像瑞士银行资助巴塞尔一样,成为上海电子艺术节的战略伙伴。她相信艺术节的商业回报不会差,因为有大量的媒体宣传。她还指出,新媒体作品的买家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的私人买家,主要是公共空间,大企业、大机构等。而高科技公司,则可以与艺术家合作,降低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技术成本,同时借助艺术家的创意,发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同样,设备供应商也可以赞助的方式提供设备、安装和技术支持等。问题是电子艺术节的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和商业赞助,需要寻找战略伙伴,使其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