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专 版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广告
  • A4:观点·评论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1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焦点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11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净流入10.1亿 险资上周继续加仓
    公司债分离债四指数19日发布
    上证50、上证180调整选样方法
    10月份期货成交量增长逾一倍
    中资银行再议理性海外并购
    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监管部门人士剖析期货市场
    吴晓灵:货币政策以稳定为宜
    企业家献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浙江省金融办官员
    为浙商鼓劲
    方星海:次贷危机为上海创造机会
    浙商证券:
    A股将步入历史底部
    人保试水出境医疗保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家献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08年11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芳兰 唐真龙
      ⊙本报记者 吴芳兰 唐真龙

      

      第20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11月2日在沪举行,围绕“回顾与展望——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的主体,400多位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济济一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然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不能放松金融监管

      汇丰控股集团董事长葛霖说,“因此,应该继续发展以上海为基础的资本市场,将会有助于上海的经济增长。但需要汲取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比如说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太复杂等。”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中国没有必要通过大量减少监管来吸引到更多的金融活动。减少监管的模型是失败的,金融上减少监管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我们看到美国在10年来有三个泡沫,还有97年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是互联网泡沫,希望中国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他认为,中国不是在和其他的金融中心进行竞争,而是要提供谨慎的、妥善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金融中心。

      人才是重中之重

      多家金融机构的高管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人才的重要性。

      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艾建郡认为,要进一步改善监管的效率,关注人才的培养。

      “在金融行业方面,人才的竞争是全球化的,所有的国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特别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更是如此。”法国巴黎银行高管鲍文德说。国际人才也希望在收入、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方面得到最好的诠释,所以上海不仅是和中国或者亚洲的金融城市进行竞争,还要应对巴黎、纽约、伦敦的挑战。

      

      借力上海世博会

      来自美国通用汽车的雷克雷力认为,2010年世博会给上海提供了更好的主题,这次世博会预计将吸引来自世界7000万的游客,这将提高上海的声誉,成为吸引多样人才的典范。同时,世博会也给上海提供很好的机遇,能够在国内国外打造一个全新的、更加积极的形象。从长期来看,它也会使上海利用2010年世博会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