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时事海外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启动内需须处理好四大关系
    人民币汇率又到三岔路口
    别小看了降息对楼市的作用
    应对金融危机 来一场“政府瘦身”
    天音回购一小步 市场建设一大步
    美国养老基金告急
    你踏准经济周期节律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启动内需须处理好四大关系
    2008年1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志峰
      ⊙吴志峰

      

      为及时应对外部金融危机的挑战,启动内需已成为政企学界的共识,然而对启动内需的方式、有效性以及长期经济效果,人们并未深入讨论。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依靠启动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发展重化工业来拉动内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迅速改善,煤电油运等瓶颈环节大为缓解。然而负面影响也是有的,那就是投资过热、消费疲弱、环境恶化以及一定程度的“国退民进”,国有大企业、基础工业、上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消费需求、民生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也正是看到了这个弊端,中央才提出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显然,当前启动内需与1997年的环境已有根本不同,加大投资不可行。那么如何启动内需?笔者认为,出路在于“投资连接消费”,即不要去人为分割内需中的投资与消费,而是创造条件使两者紧密关联,使投资带动消费,消费促进投资。当前消费启动依赖于投资,尤其是需要财政加大面向消费的投资力度。总结起来是,启动内需必须以投资促消费,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大四个比例:

      一是处理好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的关系,加大社会民生投资对经济建设投资的比例。世界银行在1994年的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中将基础设施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前者包括公路、城建、电力等物质基础设施,相应的投资在我国被称为经济建设,1998年以来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后者包括文教、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关系民生社会公共支出,这部分支出一直较低,成为瓶颈,正是中国消费难以真正启动、投资消费严重失调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次启动内需,首先在于推动教育体制、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使人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消费障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处理好大型基建投资与县域基础设施投资的关系,加大县域投资对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比例。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应将建设重点向县域转移,在地县城镇加大交通、水利、电力等基建投资支出的比例,构建较为完善的路网、电网、水网,以带动农村家电、汽车消费水平,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处理好商品房投资与民生性住房建设的关系,加大民生性住房对商品房投资的比例。这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如此既能缓解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拖累,又能释放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而且,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其实不用亏本甚至还可获得微利,不会对财政造成压力。

      四是处理好国有大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关系,加大中小企业对国有大企业融资的比例。自1999年加大国有银行改革,大批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中国银行业就形成“垒大户”的客户结构,众多银行拼命追逐国有大企业、明星企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处境困难。尤其在国有银行撤离后县域经济,2007年底央行收缩银根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上加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超过2.2万亿,其中只有3000亿元贷给了中小企业,仅占全部贷款的15%,而中小企业所占GDP比重超过50%,就业比重超过70%。如果中小企业大批倒闭造成失业率高企,还谈什么启动内需呢?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