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时事海外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外汇局新规严防资金集中外逃
    四大因素支撑起
    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
    夏斌:中国应寻求
    石油交易中的货币多元化
    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逐季回落
    吴敬琏:短期内货币政策
    不宜“放水”太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大因素支撑起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
    2008年1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加剧,对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造成严重冲击。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中国政府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坚决维护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就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到底受到了哪些影响?国家统计局权威人士和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读。

      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信心来自对全局的准确把握,有信心并不回避问题,反而是建立在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的回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四大因素牢牢地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马建堂指出,从国际通行的指标看,判断经济基本面要看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从这四个方面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

      从经济增速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环顾全球,依然是最高的。在欧美经济濒临衰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前三季度增长率在6%至7%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的增速。这一增速也略高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平均增速,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与美国经济减速的成因迥异。张立群分析,美国经济减速乃至负增长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必然承担的结果,而中国经济减速更多的是主动调控。过去5年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取向一直是“防过热”,减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宏观调控发挥了效应,因此不必感到恐慌。

      从物价上看,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马建堂指出,这次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以上控制到5%以下。而改革开放以来前三轮物价快速上涨,分别用了12个月、29个月和59个月才把CPI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

      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中国外汇储备仍在不断增加。马建堂指出,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增加到约1.9万亿美元,这使得中国具备非常强的支付能力。

      从就业情况看,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完成了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94%;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因此,就业形势总体也是好的。

      中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物价得到很好控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就业总体良好,马建堂总结说,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他还用“寒秋中的暖意”来描述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自身的稳定性、实体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都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经济下行过快。

      消费正发挥更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自然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但人们更关心的是未来前景。从市场潜力、发展动力和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等诸多方面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经济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13亿人口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努力会持久地进行下去,这是一个稳定的、极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市场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继续推进,会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论人均水平依然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乃至平均水平有巨大差距,其实就是巨大潜力。

      从消费看,2007年中国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为33辆,而美国2005年就已经达到814辆,日本2004年达586辆;每百人有因特网用户数16个,美、日都是70多个。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更低。汽车、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支柱和先导产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在出口增速减缓、投资实际增幅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变化从2007年就开始出现,当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同比增长22.0%,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大约3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交通、住房等仍需大量投资。2007年中国每万人铁路长度为0.6公里,美国2005年达到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城镇化水平为44.9%,世界平均水平为49%,高收入国家为78%。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6月份以来,中国实施了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任务及时在年中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如今,“保增长”进一步明确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首要任务。中国已经采取了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包括上调出口退税率,连续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核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等。在外需可能进一步减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着力点。

      不少企业面对危机主动迎战,化危为机。如今,在东南沿海企业中,有的借机吸纳更好的人才,有的在海外拓展营销网络,有的收购了海外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应变能力增强,不断优化升级,这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了基础。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只要政府调控措施及时有效,企业应对得当,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年均增长9%至10%的较快发展。

      “相信经过风雨的洗礼,中国经济不仅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能够在又好又快上迈出更大的步子。”马建堂表示。

      (据新华社电)